生活垃圾“变电”之旅 年可发电7700万千瓦时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4-05-26 14:44:00
▲生活垃圾焚烧工艺流程。
本报记者 许君丽
通 讯 员 蔡海沧 王磊
每天,我们都会清理出不少生活垃圾,可是你知道,这些生活垃圾到底去哪儿了?它们是怎么被处理的?21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张村镇前双岛村附近的威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在这里,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后,不仅不会占地,产生的热能还可以用来发电,源源不断地为千家万户点亮光明。
垃圾密封发酵5天再焚烧
2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威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看到,一辆辆环卫垃圾运输车陆续驶进厂内东边的卸料大厅。这是将市区各地收集回来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卸料平台,卸至垃圾池内。不过,这些垃圾并不是立即就开始焚烧,而是要在密闭的垃圾贮坑内发酵5天左右。
负责管理运营垃圾焚烧厂的是威海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刘晓林带着记者参观了厂区。虽然这里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地点,但气味并不大,厂房内难闻的气味几乎没有。在控制室内,记者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垃圾贮坑内,生活垃圾在密闭的环境内发酵,一个巨大的“铁爪子”可以抓运垃圾进焚烧炉。
“生活垃圾含的水分很多,直接送到焚烧炉难以彻底燃烧,但发酵5天左右就基本实现脱水,至少减重20%左右,焚烧后产生的废弃物也相对少一些。”刘晓林说,垃圾贮坑是整体密封的,最高的地方有40多米,空间足够容纳来自市区的所有垃圾,并且处于负压状态,确保臭气不会外溢。
焚烧垃圾不会二次污染环境
据了解,以往,威海的生活垃圾主要运输到生活垃圾处理厂填埋。随着城市发展加快,生活垃圾逐日增多,而垃圾填埋方式需占用大量土地,不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垃圾焚烧占地少很多,而且可以把垃圾快速消除。
不过,垃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末等,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呢?记者看到,垃圾焚烧后,还要经过余热锅炉、烟气反应塔、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刘晓林说,生活垃圾从运输到焚烧厂、到焚烧、再到焚烧后产生灰渣烟尘,整个过程是无害化处理。为防止燃烧垃圾产生的灰渣和烟尘二次污染环境,焚烧厂采用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的工艺,装置中石灰粉、活性炭等物质可以为烟气脱硫脱酸,通过吸收塔将其吸收,避免了空气污染。经过收集处理,各项烟气排放指标可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指标可达到欧盟标准,不会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后会产生气体、炉渣、飞灰等物质,这些东西具体是如何得到净化处理的呢?
a、产生的气体哪去了?
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有毒物质。二恶英在焚烧温度超过850度以上,时间超过2秒以上时,就会被充分燃烧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在焚烧炉内,二恶英基本会被充分燃烧分解。而烟气在进入布袋除尘器之前,还会被喷入含碘活性炭,含碘活性炭对二恶英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并对重金属蒸气有好的吸附作用。
b、产生的飞灰哪去了?
垃圾经过焚烧后还会留下3%的烟尘飞灰,这时,布袋除尘器就起了关键作用。布袋除尘器的主要功能是收集粉尘、飞灰,除尘效率高达99.9%,同时,黏附在布袋表面的粉层进一步吸附烟气中的重金属和二恶英气体。烟气经过一系列过滤后,其内粉尘浓度、二恶英浓度、汞浓度指标也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而收集的粉尘、飞灰经过螯合、固化处理也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c、产生的炉渣哪去了?
威海垃圾贝壳类东西非常多,经过焚烧后的垃圾,会剩下30%左右的炉渣。炉渣里的铁经过除铁器将其中的铁吸出,用于回收;剩下的炉渣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路基填料或作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
年发电量可达 7700万千瓦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垃圾焚烧厂以往并没有发电项目,焚烧产生的蒸汽主要用于附近企业的供热,难免存在浪费情况。为充分利用能量,今年,在威海市政府的协调下,威海供电公司与威海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新上15兆瓦发电机组,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除了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对外供热,还可以发电上网,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热量,以达到节能减排、稳定生产的目的。
威海供电公司经研所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程维国说,公司一直积极支持新能源发电,为了让项目早日投运,供电公司提早介入,实地审查,反复优化设计方案,尽快施工、调试、验收。目前,新增发电机组并网工程设施工作已接近尾声,最快可于6月份并网发电。据悉,待项目正式投产后,满负荷年发电量能够达到77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30800吨,实现市区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责任编辑:张雪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