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荣城铁威海北站:垂直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4-10-28 16:39:00
威海北站交通枢纽效果图
威海北站俯瞰
威海北站客运落客区
威海北站景观椎体
编者按:随着10月24日青荣城际铁路动检车进入威海段,威海市民的“动车梦”已是近在咫尺。而作为承载乘客集散中心功能的站点,威海站和威海北站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更是受到市民关注。两站建成后,与现有的火车站、汽车站相比,将是集城铁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始发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靠及地下配套空间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10月28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两站交通枢纽工程,实地探访其建设情况。
大众网威海10月28日讯 (记者 王晓青) 与威海站不同,威海北站交通枢纽工程是倚山体建设而成,其北临环山路、南倚山体,一期工程包括站前广场和客运综合楼,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威海北站一期工程站前广场室外景观绿化施工完成,已基本完成室内外装饰,客运综合楼室内外装饰完成总量的80%,预计2014年底和青荣城际铁路同步投入使用。
景观椎体风格独特,垂直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
来到站前广场,正在施工中的景观椎体一下子吸引了了记者的注意力。景观椎体采用钢结构支撑体系与点支式玻璃幕墙相匹配,外挂陶板。锥体钢结构体系横截面为椭圆形,向上为渐收的近似锥体,共采用彩釉玻璃260块,陶板2800块,每块陶板和玻璃尺寸各不相同。目前正在进行室外装饰幕墙龙骨施工,下一步将进行装饰面板施工。
椎体建成之后将专门供行人通行,充分体现了威海北站的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同时,威海北站交通枢纽“人车分流”主要通过垂直立体交通来实现,层间交通主要以运送能力强的自动扶梯为主,自换乘大厅与各功能部位之间共设置自动扶梯20部,在需要的部位设置无障碍电梯,解决有需要的人的无障碍交通,既充分解决大量人流的通行,又保证了旅客的安全。
站前广场分三层,不同车辆进出有度
威海北站站前广场共分三层,一层为公交车场,二层是出租车蓄车场和社会车停车场,三层为人员换乘集散大厅。其中,公交车场设有30个公交停车位,并设有3个停车岛,可供12辆不同班次公交车同时上下客,人行区墙、地面装饰全部选用了本地石材,既体现了威海特色又达到了庄重、大气的装修风格。站前广场二层通过中间的集散换乘厅划分成两个部分,东侧为社会车停车场,西侧为出租车停车场,车辆行驶路线均为单行线,在二层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个坡道直接与环山路衔接。本层设有社会车停车位112个和出租车蓄车位42个。站前广场三层为换乘核心区的集散大厅,与城铁站、公交、出租、长途车车场和东侧配套商业综合楼紧密衔接。
站前广场西侧是集中办公和长短途汽车售票、候车为一体的客运综合楼。客运楼外立面装饰采用了石材幕墙和玻璃幕墙相间。客运楼售票大厅建筑面积约810平方米,设有售票窗口11个;候车厅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设有18个发车窗口,层高18.3米,汽车客运站旅客发送大厅西侧幕墙采取遮阳系统,夏季遮阳减少空调负荷,冬季让阳光多进入室内,辅助采暖,减少采暖负荷。
边坡支护施工难度大,增加预应力打造永久支护
站前广场与国铁站房紧密衔接,站前广场屋面即为国铁站房的地面,两个建筑单体基础存在20米高差,铁路路基和站前广场基础存在30多米高差,在国铁站房、铁路路基和站前广场之间形成了永久高大边坡支护,其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国内罕见。“一般的支护只是用一至两年,我们这个支护则是和建筑物同寿命同周期的。”威海北站交通枢纽项目经理段玉庆介绍,除了像普通支护一样进行打桩之外,他们还在预应力和防腐方面进行了加强。”
而在站前广场和站房之间连接部的边坡支护则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其脚手架在搭设时,底部仅有1米宽,却要支撑15米宽、20米高度、几百吨的重量,为此,在搭设中,城投公司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此外,在顶部屋面广场,由于考虑到大型车辆的回转,工程存在大量15米、20米跨度的梁。梁顶面要承受小型客车、消防车,种植屋面等较大的荷载,为了载保证结构安全前提下,减小梁截面,既有效利用空间又节约造价,工程框架梁中全部加设了预应力,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考验了施工水平。
同时,威海北站交通枢纽项目还是现代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实现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灯控系统、空调自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标准时钟系统,配备了公交换乘查询机、电子站牌、长途发车诱导屏、无人售票、自动检票、LED大屏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了安防、节能等功能,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