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女法医郭嫌:一个瘦弱女子的"法证先锋"之路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12-17 16:28:00   作者:

郭嫌(左)和同事在工作

工作中的郭嫌(资料图)

工作中的郭嫌(资料图)  

  大众网威海12月17日讯 (记者 王晓青) “诉死者未完结之话语,慰生者难言之疾痛”,这句话是郭嫌在读法以专业时老师说的,工作之后她便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也在工作中践行着这一承诺。今年29岁的郭嫌,是威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女法医,工作五年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已经参与了上百起案件的现场勘查,检验尸体120余具,物证鉴定900余起,出具鉴定书700余份,为数百起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只身一人来威海,成为一名女法医

  2010年,郭嫌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成功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威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法医。“我对这个女孩子印象很深,她和别的学生明显有些不一样。面试的时候是独自一个人来的,没有大人陪着,留着短发,背个双肩包,显得特别沉稳、自信、独立……”负责招警的人事科王志杰科长说。

  郭嫌的家乡在山西晋城,父亲是一名司法警察。由于对父亲的崇拜,这个外表瘦弱的女孩小时候的志愿是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而能成为一名法医,郭嫌说:“小时候看电视剧就特别喜欢法医,所以一直对这份职业很喜欢。”正因为对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第一次来到现场的郭嫌并没有感到害怕或者有不适应的感觉,相反,她特别想为受害人做点什么。

  “我也想过如果我自己和尸体在一起或者单独在一个现场,可能也会感到害怕,但是每次进现场都是和大家在讨论工作,反而忽略了这种感觉。”郭嫌说,每次进现场想到的都是怎么把一个案子“拨开”,对现场的感受都是事后才会觉得可能有点后怕。

  而对于郭嫌来说,有时候公众对法医工作的不理解,比起出现场是更大的挑战。“公安系统里本来女性就少,女法医就更少了,很多时候,别人听到法医这个身份都会很诧异,说女孩子怎么做这个。”郭嫌对这点印象更深的是在相亲的时候,对方家长听到她的工作一般都会拒绝再交往。为此,郭嫌也曾懊恼,但是郭嫌最终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不仅理解郭嫌的工作,郭嫌加班时,还会送她。

  瘦弱女生工作起来不甘示弱,成功发现线索

  2011年的夏天,可能是郭嫌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一个夏天。2011年8月12日,荣成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劫船杀人案件,刑侦支队全体民警奉命赶赴案发现场开展案件侦破工作。由于案情重大、渔船环境复杂,现场勘查工作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

  这起案件的最初发案时间是5、6月份,返航回港的时间是8月中旬,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对现场进行了处理,并且渔船返航期间又经历了台风暴雨的冲洗,现场遭到严重破坏,要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是非常困难的。渔船抵港的那一天还下着大雨,大家冒着大雨登船开始的第一次勘查。等到下午雨停了,太阳出来后气温急剧升高,船舱里又闷又热。技术人员身上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所有人的衣服很快都被汗湿透了。

  作为一名法医,郭嫌承担的任务是负责甲板一层轮机长宿舍的现场痕迹物证搜索工作。虽然船已靠港,但海风依然很大,船晃动地非常厉害,再加上船舱里又闷又热和难闻的气味,郭嫌和很多技术人员一样在第一天都有了强烈的晕船反应。她终于忍不住冲到船舷边,对着大海一阵呕吐。个别男干警由于晕船反映强烈不得不下船到陆地上暂时休息。但是郭嫌却表现出了超强的意志力,强忍着难受,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一丝不苟地搜索可疑痕迹并反复地做着抗人血预实验。

  这起案件由于没有尸体,现场血迹的发现与提取成为本案现场勘查的关键。但法医技术人员要面对的不仅是糟糕的勘查条件,还要应该恶劣的勘查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勘查,对所有人的体能与意志力无疑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郭嫌负责勘查的轮机长宿舍空间极其狭小,没有窗户,也没有灯光,全靠着手里的强光手电一个点一个点地寻找可疑的斑迹,翻找铺位的时候时常会有老鼠蹦出来,还有各种动物粪便、虫子,艰苦的现场条件不断考验着技术人员的耐力与意志力。

  当郭嫌不顾地上的泥水趴下身子搜寻床下时,终于在下铺床板内侧缝隙中发现了少量喷溅状的可疑红色斑迹,初步检验为人血。这是在现场渔船上发现的第一处血迹,后来经DNA检验证实,郭嫌提取的血迹是受害人温某所留,该处喷溅血也充分证明这个房间可能就是温某被害的第一现场。

  郭嫌的发现也给参与现场勘查的全体技术人员极大的鼓舞,表明尽管现场遭到了严重破坏,只要能克服困难认真细心的去找,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根据郭嫌发现的这处血迹特征,技术人员开始调整工作思路,着重在室内、隐蔽、不容易擦拭的地方寻找痕迹物证,随后越来越多的血迹被陆续发现,为最终认定犯罪事实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证据。

  事后,郭嫌觉得自己很幸运,刚参加工作就能赶上这样的大案,并且能在这么重大的案件中发挥作用。“通过这次锻炼,我以后再也不会晕船了。”郭嫌说。

  入警五年,参与上百起案件的现场勘查

  郭嫌入警五年,参与了上百起案件的现场勘查,检验尸体120余具,物证鉴定900余起,出具鉴定书700余份,为数百起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12年,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1月份,被威海市公安局荣记“个人三等功”;2015年3月份,被威海市妇联授予威海市“巾帼十杰”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她的勤奋好学密不可分。

  DNA检验技术是当今法医物证检验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了熟练掌握DNA检验操作技术,郭嫌连续两个多月趴在实验室里,白天上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案子,晚上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完成DNA建库任务。利用DNA建库的机会反复训练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业务水平迅速提高,半年后就能独立开展检验工作,2012年曾利用DNA数据库破获了两起杀人案件。

  2012年7月27日,威海经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杀死女子陈某后,放火焚烧现场。当郭嫌提着勘查箱抵达现场时,曾引起周围群众的一片惊呼:“瞧,还有女法医!”郭嫌没有心情关心群众的议论,立即专心投入到了现场勘验和物证提取工作中。郭嫌从现场和尸体上提取到了大量的生物物证,立即返回实验室开始检验。由于DNA检验的周期长、工序多,所以DNA实验室也是加班最多的一个实验室,并且要求技术人员精力高度集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检验工作,才能最终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加夜班对郭嫌来讲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她顾不得一整天工作的疲劳,连夜对提取的20多份检材都进行了检验,终于在死者指甲上成功检出一男性DNA,并录入数据库比对。早晨7点,数据库返回比对结果,成功比中了黑龙江省入库的违法犯罪人员岳某,使陈某被害案在24小时内快速告破。三天后岳某被抓捕归案,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在郭嫌看来,从她决定选择法医这个职业那一天起,就做好了面对各种艰难挑战的准备。在五年的工作中,郭嫌也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诉死者未完结之话语,慰生者难言之疾痛”。除此之外,她说:“我喜欢威海这个城市,喜欢警察这个职业,希望把爸爸妈妈接过来一起生活。”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