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4-08-20 09:24:00
英雄凯旋!威海蓝天救援队员讲述12天生死救援
三名威海蓝天救援队队员凯旋归来
帮村民抢救财产
大众网威海8月19日讯(记者黄琦)8月18日,前往云南鲁甸震区参与抗震救援的山东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中的三名威海籍队员,结束了为期12天的震区救援工作,经过3000多公里的跋涉,顺利返回威海。8月19日上午,在威海市红十字会召开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赴云南抗震救灾返威座谈会,讲述他们在灾区的抗震救灾经历。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于书浩、何理旭及张鸿福于8月6日下午从威海出发,奔赴鲁甸抗震救灾。跋涉3000多公里,历经43小时,何理旭、于书浩和张鸿福开着私家车从威海来到云南鲁甸灾区,“这次挑选的三名队员都具备抗震救灾的经验,我们三个人分成两组,张鸿福和于书浩在一线搜寻遇险群众,我在后方配合省红十字会开展物资、人员协调工作,”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队长何理旭说,“虽然威海蓝天救援队只应省队要求派出了三名队员参加救援,但其实在这12天当中,在威海的其他100多名队员都在后方给我们传递灾区最新消息,为我们的后勤做出了保障。”
自2009年威海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于书浩就一直是户外救援的领军人物。有着大大小小不下百余次户外救援经验的于书浩在座谈会上谈起了此次鲁甸震区救援与之前在雅安、玉树震区救灾时的不同。于书浩说:“与四川那时候不同,鲁甸居住的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居民,他们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都是聚居在一起,他们是分散着居住的。往往翻山越岭了几个小时,才能找到一户人家进行救援,这对救援队员的体力有着十分高的要求。”于书浩告诉记者,当他们第一次到达灾区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太让人震惊了,“实在是太悲惨了!有个队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进行救援,看到被巨石压扁的动物时产生了不好的反应,我们只能让他去休息。在面对这样悲惨的景象时都能冷静的进行工作,大家可能觉得我们挺冷血的,但我们只能在救灾时刻意忽略这些悲惨的场景。”
张鸿福是三人之中最晚加入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但他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就自发到灾区进行过抗震救灾。网名“小西瓜”的张鸿福是三个人当中最沉默的,但谈到在鲁甸救援时,他有感触地说:“我们去了鲁甸之后接到了一个搜寻9岁男孩的任务,在搜寻的过程中,恰好在路上看到了一个放羊大叔的尸体,在临死的那一刻还保持着向上攀爬求生的姿势,让人非常动容。不过这次救援最让我遗憾的是,那个9岁的小男孩到我们离开时还没搜寻到。”
当谈到在灾区时的生活,于书浩描述:“我们到了鲁甸,那里一直在下雨,我们一般都找平地搭建帐篷住宿,但平地易于积水,有好几个晚上都是睡在水里的。有时遇到塌方,后方的物资不能及时送到救援队员的手上,我们就一瓶水好几个人轮着喝。”张鸿福告诉记者,在鲁甸度过的10几天里,基本顿顿都是方便面,只有非常偶尔的情况下才能吃到米饭。
12天的艰苦救援,6252公里的路程,瞒着家人去灾区的决心……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队长何理旭说:“我们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社会进行一些回报,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毕竟是为救援灾区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休息
清理搜救
责任编辑:纪虹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