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王陆见
秋风穿行在和煦的山林,树叶沙沙响,像音乐伴行着悠闲的心境。阳光透过斑斓树隙,洒在林间小路上星星点点……这美丽如画的景色,在威海的国有林场随处可见。
近年来,在林长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威海11处国有林场始终坚持“红绿融合”,充分发挥林场红色文化优势,绘制绿色生态最亮底色,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让“林场红”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红色精神守绿水青山长存
林茂水清,古木参天,群山苍郁,鸟语花香。放眼望去,山上苍松、柞树相间,浓绿嫩黄交错辉映,更有河边的古柳与水中虬曲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山水画,这就是以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人”字形峡谷而得名的岠嵎山,同时也是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岠嵎山林场。
除了青山绿水,岠嵎山林场还有着一段红色记忆。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的火种传到这片火热的红色土地上,追求正义和进步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与反动派黑暗势力的英勇搏斗中,常驻岠嵎院开展游击战争,走上了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
时光更替,岁月转换。送走了战争的硝烟,留下的是代代人守护的这片青山绿水。
9月28日早上5时,于刚默默起床,囫囵吞枣的洗漱后,他便照例背上干粮上山,开启了他一天的巡山工作。“岠嵎山林场属乳山市乳山寨镇辖域,347.33公顷,有护林员21人和职工7人,林长制之后实施网格化管理,大家都有自己的巡山区域,分工明确。”作为岠嵎山林场的负责人于刚介绍,他每天上午、下午各巡山一趟,由于岠嵎山怪石林立,以徒步巡山为主,每天巡山10多公里。不管晴天,还是雨雪天,巡山检查一日不停歇。“大家不仅把护林看作工作,也与这片山林有着浓厚的感情,将守护它看作一种林场人一代传承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从事护林工作30多年,父亲和哥哥同做林业工作的郭洪波向记者讲述了林场人代代相传的护林红色故事。
抗战结束,反动派主动发起内战,为支援解放战争制造手榴弹,岠嵎山林场人夜以继日的砍伐树木送到青山兵工厂,满足前线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林场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林场人不惧恶劣环境,在缺水、少粮、断电的情况下,一把铁锨一包干粮一干一天植树造林。
“正是有了无私奉献的林场人在革命期间的付出,才有了现如今看到的山清水秀,这都是这批任劳任怨的林场人一铲一铲栽的。”今年54岁,已将半辈子奉献给护林工作的郭洪波眼含泪光说,他也将继续传承老林场人的守护精神与红色革命者的奋斗精神,一代代人坚守祖国的青山绿水。
夏末秋初的草场庵林场色彩斑斓,挺拔翠绿的松树、染上一丝金边的银杏、云霞一样飘在枝头的火红枫叶……在这美丽如画的景色背后,是位于文登区的,草场庵林场长达75年的守护。
“我们草场庵林场距著名天福山起义革命发起地2.5公里,能够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荣幸。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一直以来,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使命。”草场庵林场场长毕见杰表示,草场庵林场能有今天的苍葱翠绿,正是一代一代林场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无数林业工作者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留下的宝贵财富。
“林场现在有一名已退休的老职工,他连续在林场工作了42年,可以说把一生都献给了林场,而大多林场人都是这样将林场工作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在做的。”毕见杰感慨,他们继承了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为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科学林长为红色文化护绿
苍松翠柏,风景独特,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间的刘公岛,是国家A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诞生地,因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战争而名闻天下。
作为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的刘公岛,每日都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其中有跨越国界远道而来的朋友,也有心怀敬畏四海而来的同胞。
一直以来,刘公岛林场的科学护林防火,有效保护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绿色底色,构筑了刘公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红色文化护绿。
“林长制推行以来,刘公岛林场开展了更为科学的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把生态资源保护作为林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刘公岛林场副场长丛明波介绍,林场综合运用视频监控、进山检查、护林巡查、路段把守、宣传警示等措施,构筑起立体式、全地域、全天候的防控体系;建设由森林防火预警监控系统、以水灭火系统、通讯指挥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森林消防系统。“全林场安装了680个红外探测器,如发现火情,10到15秒的时间便会将信息传至林场监控室大屏和各个护林员的手机上。”丛明波还说,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科学制定防治方案,落实疫木除治标准,做好病死树砍伐,参与药物勾兑、喷洒等。
守护好青山绿水,也是为红色文化保驾护航。
文登是一片红色沃土,八十五年前,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开启了红色胶东时代。数万名文登儿女听党话、跟党走,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天福山林场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但它不仅是一片林场,也是天福山起义的纪念地。在传统方式守护青山绿水的同时,近年来,天福山林场在林长制改革的推动下,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与绘制绿色生态相结合,坚持“红绿融合”,科学护绿。
林场最怕的是火灾。天福山林场“人防+技防”相结合,护林员24小时值守,并借助智能视频监测和大数据,动态掌握进出山人员情况,精准监测火情和风险点,随时应对火灾发生。此外,林场科学严控有害生物发生。通过在营林方面实施不规则的块状混交、安装虫情测报灯、引进灰喜鹊、喷洒药物防治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控制了林木病虫害危害,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连续多年,天福山林场各种林木害虫都呈逐年减少态势,有效促进了林木资源稳定增长。
如今,威海11处国有林场在林长制推进下,充分发挥林场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优势,在新时代绽放更为耀眼的光芒。其中,成山林场依托万亩林海的自然条件,和沈秀芹事迹陈列馆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生态先行,推行“党建+研学旅行”的发展模式,引领林产业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在红色研学、红色旅游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古迹顶林场利用林场现有的森林资源、景观资源和环境资源,在建林业科普园,使林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海滨林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林业知识、生态文明宣传、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科普展示于一体的林业特色科普示范园,旨在让广大市民在观赏休闲的同时,也能全方位了解林业知识,增强生态文明观念……
(通讯员 张爱萍)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