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心医院曹丙峰:医心护“心” 勇攀高峰

2023-12-18 15:21:31 来源: 威海市中心医院 作者: 宋振铭

  随着威海市中心医院介入手术室的大门缓缓关闭,又一台心脏介入手术拉开了序幕。

  跳动不息的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然而在这里,有这样一位医者,在心脏禁区“穿针引线”,成为“心尖上的舞者”,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他就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曹丙峰。从医20多年来,曹丙峰驰骋于这“方寸之地”,为一颗颗或将停止跳动或遭遇“险”情的心脏拓展了“生路”,为患者打开生命的通道。

  心脏起搏,为“心”护航

  1998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曹丙峰就与心脏打起了交道,并很快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维护心脏“泵”功能方面。心脏,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好似一台“水泵”,不停不息。如果长期满负荷运行,会使心脏容易“积劳成疾”,往往会发生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脏停搏。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辅助心脏正常跳动的植入式电子装置,“就像是一个人造的控制心脏跳动的‘司令部’。”曹丙峰介绍,该装置能按需要发放电信号刺激心脏,使其按一定频率有效地收缩,让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挽救患者生命。

  自接触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曹丙峰便悉心钻研。“最早接触的是单腔起搏器。”曹丙峰说,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疾病的需要,又陆续出现了双腔、三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也在更迭升级。从最初开展单、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再到三腔起搏器(CRT)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以及生理性起搏新技术(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

  曹丙峰在心脏起搏器植入道路上一直向前,越走越坚定。“就拿三腔起搏器技术来讲,如今已是发展成熟的常规手术,不但能够解决患者的心律问题,还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曹丙峰说。

  于女士(化姓)因气短、胸闷等症状住进医院。经检查显示,于女士曾因“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实施三尖瓣修复和格林手术,由于格林手术导致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常规通道受阻。曹丙峰带领团队认真研究患者解剖异常情况,详细制定手术方案,大胆采用特殊起搏电极通过上腔静脉至肺动脉的异常通道顺利为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让于女士心脏重新恢复正常节律,从而帮她脱离险境,减轻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心内科的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这些年来,曹丙峰手术时不敢有丝毫松懈,加班到晚上更是家常便饭。即便下了班,只要有需要,他会马上赶回医院对患者进行抢救,为的是尽可能地让每颗心脏再次强健有力。

  技术攻关,为“心”赋能

  熟悉曹丙峰的人都知道,他勤奋好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是因为,曹丙峰深知,作为一名医“心”者,必须要有能与病魔“掰手腕”的真本领、硬功夫。为此,他一直紧盯前沿技术,追求技术的更新和医术的进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就是曹丙峰通过刻苦攻关,拿下的一项技术上难啃的“硬骨头”。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返流。简单来说,这种病症会因心脏射血受阻导致心脏“罢工”,从而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幢上下两层有四间房的小楼,那么楼上的房间就是心房,楼下的房间就是心室。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心脏和主动脉的一扇“门”,具体就位于“楼下的左侧房间”,也就是左心室的出口处。如果这扇“门”打开或闭合困难,血液无法从心室泵入主动脉,往往会出现胸闷、胸痛、晕厥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

  以往,治疗这种病症,需要做开胸换瓣这样的大手术,而得这种疾病的患者往往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身体较弱,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难以承受外科开胸手术。2021年10月,曹丙峰远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介入中心,进修学习这项技术。

  “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曹丙峰说,这项技术的优点鲜明,不需要开胸手术,使用介入微创技术,即通过股动脉穿刺,在股动脉和左心室之间架起一条“轨道”,沿着这根轨道送入一个人工瓣膜,并将人工瓣膜精确定位于主动脉根部替代原病变瓣膜工作,从而使这扇“门”开闭自如,血液流动顺畅,直击“病灶”。

  为尽快掌握这项技术,在进修学习期间,曹丙峰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其他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白天,他跟台手术,学习技术要点;晚上,阅读专业书籍、相关指南,汲取知识养料。这项技术对股动脉穿刺的要求很高,需要在X线和超声的双重指导下精准穿刺股总动脉的前壁正中位置。为此,曹丙峰尽可能地多练习,只要一有上手的机会就不错过。

  一开始,他小心翼翼,单次穿刺时间约需20分钟,而随着练习的增多,穿刺越发熟练,单次穿刺时间缩短为5至10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敢于挑战、攻坚克难的劲头,曹丙峰的技术持续精进。3个月后,他学成回威,决心要用学到的技术造福威海患者。

  重启心“门”,让“心”重生

  以往,威海的患者如果要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都是到外面的大医院。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高一难。”曹丙峰给出了答案。

  一“高”是指风险高,别看表面上恢复的是一扇小小的“门”的功能,做起来却包含着大风险。患者多是高龄体弱,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的老人,并且主动脉瓣附近存在多处重要的解剖结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难”是实施这项技术需要多学科协作,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室能够完成的。做这样的手术,需要在术前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术中也需要多学科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细之又细、精益求精。”曹丙峰说。正因为有如此“高门槛”,这样的手术并没有实现大范围普及,2022年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手术总数不足万例。其中,就有曹丙峰实施的一台。这次救治的患者王女士(化姓)当年69岁,于2021年11月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就医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因王女士当时不同意手术,医生为其采取了药物保守治疗方案。然而在2022年7月时,她出现反复憋气症状,病情加重。王女士入住威海市中心医院后,接受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她在重度主动脉瓣病变的基础上已继发重度二、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高压,并且同时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和低蛋白血症,无法耐受外科开胸换瓣手术。曹丙峰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医疗团队,对王女士病情和主动脉瓣病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反复评估,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曹丙峰带领的心内科团队,在多学科协助下为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成功将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王女士体内,代替病变瓣膜进行工作,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心脏功能迅速改善。“手术非常成功。”曹丙峰介绍。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截至目前,定期复查显示主动脉瓣和心功能等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曹丙峰说。这些年来,曹丙峰凭借高超的技术,为有需要的患者重启心“门”,化险为夷。而这背后,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做手术时,需要穿上几十斤重的铅衣,一做三四个小时,有时手术多,他需要加班加点,下了手术台就是汗淋淋的,“有时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曹丙峰说,往往是身心俱疲。然而,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露出开心笑容时,他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心怀救苦之心,立为苍生大医。曹丙峰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彰显了白衣天使的博大胸怀:他,“医”路前行,勇攀技术高峰,坚定地走在心脏介入技术的前沿;他,满腔热忱,与病魔较量义无反顾,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心”生。

初审编辑:梁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