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梁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丛溦 威海报道
误区1 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
HIV即艾滋病毒,而艾滋病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10年甚至更久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才会发展为艾滋病。
误区2 蚊虫叮咬会传播HIV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不会传播。
误区3 安全套防不住HIV
有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完全可以有效隔绝病毒、大幅降低性行为的危险性。
误区4 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感染HIV的孕妇如果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误区5 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
谨遵医嘱,坚持有效治疗,艾滋病毒在体内的发展可以放缓,延缓发病时间,有效延长感染者寿命。
误区6 同性恋=艾滋病
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男同性恋中较为流行,原因是男男性行为的特性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
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
误区7 高危行为后没办法预防感染艾滋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暴露到感染,需要经过7个进程,终止这7个进程中的某一步,就能防止构成HIV传染。
凡是接触了HIV感染者的血液、生殖道分泌物或与其共用注射器、针头等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
初审编辑:梁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