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的工作量6个月干完了,用“天福山精神”成就“文登速度”

2020-07-04 09:33:51 来源: 文登宣传部 作者:

  盛夏的天福山漫林碧透、郁郁葱葱。7月2日,一场突来的大雨将天福山洗得更加青翠,这两天,位于天福山腹地的天福山旅游文化中心项目如期完工,这场雨犹如为项目准备的特殊的竣工礼。

  “8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项目已经达到交付条件,这样的进度是工人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项目主体建筑前,文登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丛民感慨地说。工期紧、难度高、缺建材、缺工人……面对项目建设接踵而来的问题,项目施工单位硬是一股“敢担当、肯吃苦、能战斗”的劲头和作风,8个月的工作量只用了6个月干完了,用“天福山精神”成就了“文登速度”。

  天福山旅游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是一所集红色文化、红色教育、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建筑,2019年10月动工,计划今年7月1日完工交付。项目采用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由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全过程承包,并对项目建设质量及所有参与项目的专业分包人行为负总责。项目总承包单位文登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丛民介绍,相比传统承包模式,EPC模式能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脱节的矛盾,有利于各环节合理衔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成本质量控制。新的推进模式让丛民对8月拿下项目建设信心满满。

  让丛民没想到的是,今年一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计划。原本于2月初就要复工,受疫情影响,复工时间一拖再拖,外地工人不能报到,建筑材料不能到位,工地上一直到4月初才算恢复正常建设。“当年天福山上的英雄拼了,今天天福山上的我们也拼了,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丛民说。

  在项目“根据地的天”主题馆,他们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场馆还在封顶施工,“不能见光”的馆内绘画已经开始。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建成说,馆顶采用的是铝板拼接设计,关键的铝板材料不能及时到位,为了给室内的绘画作业留足时间,他们专门定制了直径达30米的防水篷布,封顶施工时拉开,暂停时再蒙上,给墙体绘画遮风挡雨。就这样整整干了1个多月,该主题馆建设完工。

  这样的经历,在项目建设者的眼里“算不得啥”。站在宏大的主体建筑前,灰白的木纹清水混凝土外墙庄重古朴,仅一面墙体就有千平方米之巨,如此面积的木纹清水混凝土建筑创下威海之最。“这种结构是建筑外墙施工最难的一种,难到没有人施工单位能接。”丛民说,没有人接盘,他们就咬着牙上。关键技术不会,他们就专门都有过建设经验的单位学习。施工操作不熟,他们就拣不起眼的小块墙体试验。建材采购、用料配比、建模浇筑……每一道工序都小心翼翼,经过两个月不间断施工,终于攻克了墙体施工这一大难关。

  项目7月交付是一道“死命令”,为完成这项任务,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在项目主体工程外的台阶两侧,难以想象不到500平方米的天然石面干挂墙体竟干了一个月。项目负责人孙亦铭介绍,为了达到古朴自然的设计要求,他们跑了汶上、荣成等多个地方才凑齐用料,施工的技术工匠来了十几拨人,能够留下来达到施工要求的仅留下6组。一个4.5米×0.5米的样板,两个工匠整整干了一个周。一个工匠问:“这么干值吗?”孙亦铭回答说:“只要能符合项目质量要求,值!”

  这是一个项目的施工现场,更像是一场战斗的战场。外地工人来不了,就派专车迎接,并紧急招募本地工匠。施工人员白天干不完的就晚上点着灯干,外面下雨就进行场馆内施工或者在场馆外冒着雨干。自4月以来,工地上平均每天施工人员有100多人,最多时有200多人。

  “从项目开工的那天起,项目建设一天一个样,能够感受到工地上每个人都有一股为项目推进豁出去的精神。”文登区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鞠宏伟说。想尽一切办法,不顾一切干事,在这些建设者的身上,“天福山精神”得到生动诠释,他们用这种传承与开创,为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献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霄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