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变身新农人,山茶花开满园春

2023-03-22 15:20: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37岁,4年室内设计师,8年白手起家种植山茶花……很难想象,上述标签来自一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

  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不少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成为新型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 。张家产镇上冷家村的李继祥,就是其中之一。

  艰难抉择,8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初见李继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略显粗糙的手掌和黝黑发亮的肤色,裤脚和鞋子上沾着泥,话不多,但笑起来一脸憨厚。从他身上看不到年轻人的精致,可一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却有说不完的话。

  今年37岁的李继祥大学毕业后在沈阳一家装修公司做室内设计师,按部就班的日子一过就是4年。异乡打拼的日子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单调枯燥的工作就像是一根根蚕丝,将这个年轻人的心裹了起来。

  在偶然的一次回家探亲中,李继祥了解到,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出去了,撂荒地也越来越多。对山茶花市场颇有研究的岳父深知女婿目前的处境,建议他不如回家乡创业,种植山茶花,但如此的话肯定要吃苦了。

  岳父的一席话,让这个从小拼命学习,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辗转难眠……几天后,李继祥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安逸的异乡生活,带着爱人回到家乡文登,发誓在田间地头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这位年轻人心里的蚕茧终于开始松动,露出对生活最原始最纯真的热忱。

  2015年,李继祥拖家带口重新踏上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从离家读书到这一刻,他的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感。

  就是那一年,李继祥一口气承包了五六十亩地,建大棚、造花圃、选品种、学嫁接,硬生生从一个白面书生磨炼成皮糙肉厚的田间汉子。从每天用电脑画图到现在扛着锄镰锨镢的体力活,李继祥哪里吃得消。没多久,腰就累坏了,甚至有一次把手背割了深深的一道大口子。他当时第一反应不是有多痛,而是心里不停祈祷:“这手千万别废了,如果真废了花园更撑不下去了。”

  就这样,李继祥忍着病痛,咬着牙,终于把山茶花基地建了起来,将其取名为意霖花园。

  初养茶花,“书生”纸上谈兵

  第一年春天,李继祥在花园里种下了3000株山茶花苗,可到年底,花苗死的死,伤的伤,成活的不到2000株。茶花大面积的死亡,让李继祥感到很受挫,跑了省内省外几个山茶花养殖基地以后,他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他养护山茶花的过程完全是照着书本和互联网上自学的,属于纸上谈兵,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结合胶东本地气候养护山茶花。

  吃一堑长一智。就这样,经验在实践中一点点累积,李继祥致力于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花木种植的道路,通过不断摸索研究,掌握了育苗、施肥等关键技术,终于培育出了几千棵完全耐得住胶东地区寒冷冬天的山茶花树。

  “去年,咱们文登下大雪,气温低至零下17℃。若是以前,这些树早被冻死了,但现在完全没有问题,叶子一直是油绿的。”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李继祥很有成就感。

  搭上直播车,山茶花香飘万里

  文登的春天乍暖还寒,但在基地的暖棚里,8000多盆山茶花开得娇艳。山茶花开了,也就到了销售旺季,李继祥只要有空就会打开直播间,把基地的各色山茶花挂上“小黄车”:轻盈灵气的“香妃”,有色彩奔放的“西班牙女郎”,有雍容华贵的“赛牡丹”……每一朵都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不仅有经典的山茶花品种,还经常会引进新品种,通过嫁接改良后,它们就会变异出新的花色。几年下来,生成的新品种多达300多个。”在李继祥眼中,这些山茶花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朵都是那么的可爱。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用户消费场景不断向线上转移,这也促使了李继祥把销售重点从线下转到线上。本是无奈之举,没想到几年积累下来,也有了自己的客户群,平均日销售额稳定在3000元左右。如今,基地的山茶花就是李继祥的名片,经常有外地客户慕名而来。现在,一棵露天山茶花树最高能卖到上万元。

  “菜农”变“花农”一同奔向致富路

  山茶花基地初具规模,李继祥没有忘了当地的乡亲们。他通过培训将“菜农”培养为“花农”,让他们掌握培土、修剪、嫁接等技术,也为附近60岁以上村民提供了10多个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种花八年,李继祥瘦了20多斤,白头发也比同龄人多许多,但他好像从来不介意这一点,每天还是泥一身土一身,全身扑在山茶花上。这条路,他走得并不平坦,但李继祥从来没有后悔过。

  “现在看,特色花卉种植产业还有很大的市场,希望能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把基地里的山茶花销得更远。”谈起基地未来的发展,李继祥自信满满。他相信,只要肯干,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幸福花。

  (通讯员 于颖)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