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文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小禾 威海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把蓝图变成现实、将愿景化为实景,说到底要靠勤劳和智慧。近年来,威海苹果、青皮无花果、乳山巴梨、威海大花生……品种多元、绿色安全、营养丰富的威海特色农产品“高调”进入公众视野,从田间地头“摆上”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餐桌。
2020年,威海新增流转土地20.4万亩,新建农田水利设施564处,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亩,粮食产量增加14.1%,4个区市全部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文登区西洋参小镇、临港区麓源果乡2个片区入选省级样板示范。
风吹麦浪,瓜果飘香,威海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黑科技”为农业发展提供“最优选项”
果树生长状况以及果园温度、湿度、虫情……一大早,国家级现代苹果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文登德丰农业有限公司生态苹果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坐在终控室里,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信息了解基地果树生长情况。
事实证明,硕果满枝,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1070亩的红富士苹果基地中,一双双科技的“眼睛”被安插其中。土壤传感器、空气捕捉器、监控摄像头以及智能管理平台构成了“智慧农业感知管理系统”,每隔1.5小时,各项数据就会被汇总到远程控制终端上,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至服务管理平台,一旦出现指标值不达标的情况,系统就会响起警报。
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用为防虫害、防霜冻、防旱涝等事来回奔波,物联网让农业不再是“泥巴腿”。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建东打开“荣成智慧农业平台”手机端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展示道:“气象传感器采集果园气象数据,分析后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喷雾,冬春可防霜冻,夏季可防叶面灼伤,果园小气候实现自动调节。”
“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远超展示所见,通过生理监测采集果实的各项数据,叶面温湿度、根茎及果实大小一目了然,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分析,可计算出果实生长的最优环境,实现精准栽培。不止如此,在“大数据”助力下,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大节省,施肥、施药效率显著提高,即使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收获季节,大部分工作岳建东也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解决。
“农业卫星遥感数据智慧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数据的提取、分析工作,为农业相关部门在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自然灾害防治、定损理赔等管理决策方面提供精准的支撑和服务。”乳山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道,卫星遥感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基于云服务架构,打造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比如,我们通过比对分析冬小麦总面积和种植分布数据与乳山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面积核定数据,数据准确率达到99%,可作为粮食种植面积评价的有力依据。”
突破“短板”,好政策稳定粮食生产
“撂荒地种粮每亩补贴200元,种植小麦、玉米保费财政全额补贴,我将这一片地全都种上了小麦。”将土地撂荒外出打工的李德汉回到了家乡文登区,“政府高标准补贴,守在家里挣得比外出打工还多,好多老乡都回来了。”
为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扭转当前工作的被动局面,威海市下足功夫。一个镇域内出现2块10亩以上或单块20亩以上撂荒地的,要对书记、镇长约谈问责,县域内出现2个被问责乡镇的,要对分管领导约谈问责——规定一出,各区市纷纷行动,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分析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复耕复种实施方案,成立督导小组明察暗访……利用撂荒地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高压手段更有优惠措施。2019年,文登区率先开展了小麦、玉米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特色保险,保费财政全额补贴,总投保面积9297亩,小麦每亩保额750元、玉米每亩保额700元。2020年,威海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市级春玉米最低收入险,紧接着,文登区、荣成市也开展了粮食作物最低收入险。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李德汉”们纷纷返乡种粮。
在临港区西黄岚村,一个64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矗立在广袤的土地上。“像这样的蓄水池,可以满足周边500亩土地的灌溉用水。”临港区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杜军辉介绍道,这得益于威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采用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排设施、整修机耕路等工程措施,达到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水流畅、路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建成后可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享受到高标准农田项目“甜头”的还有荣成市东山街道。2020年4月,一座2万平方米的方塘和一条900米长的机耕路在东山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修建完成,受益面积达到4800亩。西黄岚村和东山街道的变化,只是威海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5年内,威海市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降低恶劣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遏制“非粮化”倾向,加大粮油生产政策支持,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今年年初,威海市将18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70万吨产量任务落实到各区市,据农情调度,威海市春播农作物种植意向面积123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可望达到180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5月19日,威海市政府发布《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威海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到18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到2025年,全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小镇占全市涉农镇街比例达到80%。在控制耕地“非粮化”的政策范围内,科学布局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干果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干果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左右。鼓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创建产业生产供应联合体、产供销一体化联盟,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产业载体。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农民种地用上“金扁担”,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文馨
一年之计在于春。把蓝图变成现实、将愿景化为实景,说到底要靠勤劳和智慧。近年来,威海苹果、青皮无花果、乳山巴梨、威海大花生……品种多元、绿色安全、营养丰富的威海特色农产品“高调”进入公众视野,从田间地头“摆上”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餐桌。[详细]
6月1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十四五”威海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工作生活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自救?面对一些安全隐患,该如何排除?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多拿点宣传资料回去给孩子们都学学。”环翠楼街道办事处的刘大爷对这次活动连连称赞。[详细]
6月1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威海市市场监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项目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6月15日16时5分,随着AQ1497次航班降落在威海国际机场,低成本航空公司九元航空正式入驻威海。当天开通的威海—大连航线,是威海通往大连的首条低成本航线。[详细]
记者从威海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端午假期期间,威海市客运总量24.86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123%,较2019年同比下降7.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