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老年助餐点、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威海市民政系统九大举措暖民心

2021-11-14 22:5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小禾 威海报道

  11月12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威海市民政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深入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动员威海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和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基本生活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威海市共走访慰问低保、特困人员中的特殊困难群众约3万人次。

  全面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下发《关于提高我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至866元、667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至1169元和900元;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3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基准标准每人每年提至12089元、6045元、3627元。孤儿集中供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至2125元;散居孤儿及实事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650元;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54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54元,三、四级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2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二级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49元,三、四级标准每人每月提至127元。

  创新实施居住地申办低保试点工作,8月16日,印发《威海市居住地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等三个文件,主动打破户籍限制,明确困难群众在居住地申办低保的经办服务流程,建立户籍地、居住地协作核查机制,实施跨域救助,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居住地申办低保新途径。

  全市推广“海螺姑娘”特困供养服务品牌,按区域建立覆盖威海市镇街的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目前建成38处,超额完成6处。服务站由专业团队运营管理,配备统一服务标识,按标准开展规范化服务,目前,已为威海市7600余名城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等生活照料服务。

  全力推进城市社区食堂和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农村老年餐桌去年计划建设145处、完成500处,覆盖1300多个村居;今年计划新建100处,目前实际完工262处。其中,荣成市创新建立以“信用+志愿”体系为支撑的“六维管理模式”,超计划建设55处老年餐桌,累计建成486处,临港区超计划建设51处农村老年餐桌。目前,威海市共建成774处城乡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万名群众。

  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顺利开展,威海市民政局年初计划建设7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实际开工建设9处,其中建成7处,在建2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以镇街为服务半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托老、娱乐等服务,各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助餐设施和文娱活动设备,并进行场所的适老化改造。

  建立老年人防走失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开展失智老年人走失找寻联动工作的实施方案》,将智能手环监管平台嵌入到110接处警平台,建立联合找寻机制。6012349智能手环监管平台向公安机关开放权限,当佩戴者走出电子围栏时,平台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显示佩戴者定位信息;当确认失智老年人走失时,110报警服务台迅速指令辖区派出所开展工作,并视情况指令交警、特巡警、公安检查站等参与协助处置,必要时应用公交、出租车车载监控服务平台等发出协查通知,协助找寻。目前,已发放智能腕表和智能防走失手环1880部,实现电子围栏报警4789例,发放简易防走失手环4万余只,成功实施SOS紧急救助482例,帮助165位老年人安全回家。

  深化民政便民服务改革,今年威海市全面实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为办理婚姻登记业务的群众提供免费照相服务,实现了“立照立取、少跑一趟”。推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在任意地申请,户籍地审核审定及发放,有效解决残疾人申领补贴过程中“多地跑”“折返跑”等难点堵点问题。

  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列支280万元,开展“威海红帆”社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公益项目创投。按照每个项目2至6万元标准,支持77个社会组织设计为民服务项目,打造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其中124.5万元用于支持38个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同步提升各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服务水平,指导各区市依托项目实施培育好示范点,实现“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提高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打造“党建带社、以社管社、社社共建”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