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苏凯南
张海波,威海市委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坚持“六个精” 打造精致城市样本
山东团代表 张海波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期望,为威海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政治担当,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先后召开市委十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研究贯彻实施意见,从宽窄两个口径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在宽口径上,用精致的理念统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处理好精致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经略海洋、对外开放等五个关系,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在窄口径上,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样板。
一、坚持精当规划,在优化顶层设计上求突破。建设精致城市没有先例可循,我们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认真总结威海城市发展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做法和专家意见,探索建立精致城市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一是定标准。制订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0个核心指标,涵盖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务、发展动能、社会治理5个方面,使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近期将作为地方标准予以印发。二是出纲要。启动编制《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预计今年三季度完成,将提出“十四五”以及更远期的发展目标和建设策略,以目标导向引领精致城市建设。三是抓立法。研究起草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争取9月底前通过省人大批准并颁布实施,为精致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以这些法规和指标体系为遵循,我们统筹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乡村规划等规划,探索编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坚持精美设计,在做亮城市特色上求突破。立足威海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的资源优势,以及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积极开展城市设计试点,凝炼城市特色,留下城市“记忆”,擦亮城市“底色”。一是像设计景区一样设计城市,保持“大山海、小珠链”总体风貌,加强建筑形式、色彩、材质等的控制,与山海环境相融合,保护城市天际线,做到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透海,彰显城市山海景观特色。二是以艺术家的眼光设计每个片区、每栋建筑,将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枢纽地区等划定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块,建成城区实景三维数据平台,精心做好特色街区、园林绿化、景观照明、街道界面、城市家具、城市雕塑等要素的设计,营造精巧别致的城市空间。三是将城市设计法定化,督导各级认真执行《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在土地招拍挂时一并附带详细的城市设计。目前,威海老港区及栖霞街、生肖街、新威附路等特色街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一大批“新地标”散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一大批“网红打卡地”火遍线上线下。
三、坚持精心建设,在提升城市品质上求突破。以开展国家“城市双修”试点、“美丽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把做足“面子”与扮靓“里子”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一是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敢于直面历史问题,从2018年开始开展城市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行动,解决了10.4万套房屋办证难问题,涉及群众7.7万户;从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处置行动,目前盘活处置125处,年内全部完成盘活处置;今年又推动开展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奏响了化解城市成长“烦恼”的“三部曲”。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实施了14条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推动博物馆群建设,打造了城市展示中心、城市国际化交流展示中心、产业创新展示中心等“城市会客厅”,启动了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特色海滨景观。三是全力解决城市长远发展问题。实施了广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节约水“六水共治”,推动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文莱高速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海绵城市达到37.5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累计建成40.6公里。四是常态化抓好环境整治提升。开展了山景线、海景线、铁路线“三线”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治理沿线建筑物、坟头、垃圾等,搞好绿化美化,让威海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四、坚持精细管理,在创新治理模式上求突破。拿出“绣花”功夫,运用更现代的理念、更科学的方式、更管用的手段,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成立实体化的市、县、镇三级网格化治理中心,划分城市、农村、企业、园区等网格,配专兼职网格员6090名,梳理制定18类240余条网格事项清单,建立网格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闭环运行机制,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二是坚持智慧化建设。以实施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启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搭建“城市大脑”平台,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方便、社会更安全,年内平台将投入运行。三是坚持一体化推进。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综合协调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同时建立“啄木鸟”问题反映机制,开发上线了城管“市民通”APP,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13大类234小类城市管理方面问题,推动精致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五、坚持精准服务,在提高民生温度上求突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精致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更加注重群众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让民生“温度”持续提高。在做好普惠性民生保障的同时,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具体问题改起,围绕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公共活动场所少、老旧小区环境差等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实施了21条瓶颈路打通工程、10个停车场项目、10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7213个,新建改造公厕20座,改造提升5处菜市场,建设运营10处“社区食堂”,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今年初,我们坚持“百姓点单、政府办事”,确定口袋公园建设、过街天桥建设等20项民生实事,年内将全面完成,切实让群众享受到精致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六、坚持精明增长,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以实施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为统领,推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一方面,推动生态产业化。在投资25.5亿元优化提升华夏文旅集团生态修复项目的基础上,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持续推进“1+1+8”工作部署,实施海岸线修复、山体修复、河道治理、河库绿化等三年行动计划,近两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7.3%,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个城市”,都是全省唯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全域旅游,生态优势日益转化为发展优势,近两年全市接待游客年均增长9%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另一方面,推进产业生态化。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规划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康养旅游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和招商引资冲击新目标行动,通过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施智能化改造等,发展壮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的同时,201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8年下降4.17%,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能耗下降目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苏凯南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期望,为威海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政治担当,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先后召开市委十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研究贯[详细]
5月26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闫剑波到企业调研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并主持召开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分析当前外贸外资形势,要求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主动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放大政策,坚持以大带小、抓增量补存量,千方百计[详细]
5月20日,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闫剑波现场督导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副市长周永迪参加督导。[详细]
5月21日,威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闫剑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亮主持会议,副市长张伟、高书良、周永迪参加会议。[详细]
5月20日,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闫剑波现场督导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亮参加督导。威海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勇,副主任毕宏建陪同活动。[详细]
“原来必须带着房产证、租赁合同这些证件,现在都不用了,特别方便,办得特别快。”近日,到荣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动物诊疗许可相关手续的周女士“一脸轻松”,这得益于她口中的“新政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