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最美瞬间:五一摄影大赛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每天,在
-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应对
-
飞人刘翔正式退役
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自己的微博中正式宣布结束自己的
毓璜顶医院基因检测 预知宫颈癌等多种疾病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04-13 19:18:00
大众网烟台4月13日讯 (通讯员 王婧 记者 姚辉 见习记者 王晓华) 近日,35岁的市民王薇(化名)在毓璜顶医院体检中心专门做了一个DNA倍体分析,经过检查发现,该女士已患有宫颈癌,由于处于早期病变,普通检查很难检查出来。“我幸亏做了这个先进检查,让我及早了解病情,提早治疗,避免了一场灾难”王薇说。
据了解,作为烟威地区唯一一家产前基因检测点,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一直致力提早为市民查出疾病,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性耳聋筛查,到女性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均有最新突破。
38岁女子准备生二胎
基因检测避免问题儿
“要不是去年做了一个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能现在我们家里已经多了一个唐氏综合症孩子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今年38岁的烟台女子小玲在婆婆家的要求下准备生二胎,想着自己的年龄已经偏大,因此小玲对于胎儿的健康也一直颇为担忧,怀孕3个月时小玲便在家人陪同下到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进行了检查,没想到一项抽血检查竟查出了胎儿染色体有问题,孩子生下来可能会夭折,或者发育不良,面对这样的情况,小玲和家人忍痛舍弃了问题儿,在医生的帮助下怀上了健康的胎儿,如今胎儿各方面情况良好。
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主任检验师孙成铭介绍,小玲做的是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是临床上最主要的染色体病,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死胎、新生儿智力低下、畸形等。传统检查是如果“颈项透明层”检查或血清筛查中出现阳性结果,提示唐氏综合征高危,就要进行介入性产前检查如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或绒毛膜活检,做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最终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且血清学非整倍体筛查有一定的漏诊率和假阳性率,而传统的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是通过对孕妇肚子进行穿刺或是通过宫颈部位来进行的,不仅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会对孕妇或者胎儿造成损伤,给孕妇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目前在毓璜顶医院开展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筛查项目,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母体中游离胎儿DNA,采用最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得出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率。”孙主任说,这种技术不仅对孕妇没有任何伤害,也不会造成胎儿流产,而且准确率高达99.9%,是目前产前筛查手段中最为安全、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烟威地区只有我们一家有这种检测设备,年前开展至今已经为200多例孕妇进行了筛查。”
产前进行耳聋筛查
聋哑夫妻生正常孩
除了孕检,耳聋筛查也十分必要。先天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按其病因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和非遗传性耳聋两大类。2015年来自市残联的数据,烟台市现有10岁以下聋儿285名,仅去年烟台市新增聋儿69人。据了解,一个助听器2万元,还要对聋儿进行长达3~10年的听觉语言训练,保守估计每年花费1万元,安装电子耳蜗的费用为20万元,并要进行长期的听觉语言训练,这些都给每一个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孙主任介绍,烟台市聋儿中不少正是“一针致聋”和先天遗传所致。不少家长感觉不可思议,为何孩子得了小小的感冒,到医院打了一针,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对此,孙主任介绍,所谓一针致聋,就是在不知情时贸然使用了氨基糖甙类的药物最终致聋。其实,这也是可以通过筛查避免的。目前,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突变热点,每年对3000余对新婚夫妇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检测根据芯片结果及患者的其他情况对热点基因选择性的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经过多年检测结果分析,明确了烟台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致聋基因位点,发现多对夫妇携带致聋基因,根据他们的检测结果为他们提供了正确的生育指导,避免了携带致聋基因家庭聋儿的出生。该项技术在已婚孕前筛查、已妊娠孕早期检查及聋人间婚配前生育咨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初步显现。
“两个聋人也能生出正常孩子。”孙主任介绍,曾有一对聋人夫妇来做检查,孕妇怀得是双胞胎,但是很不幸双胞胎均为先天性聋儿,为了家庭考虑,两人最终决定放弃生这对胎儿,随后在医生的帮助下,最终再次怀孕,而且通过检查孩子是正常的健康孩子,两人高兴的不得了,终于不用让孩子走他们走过的那条路了。
DNA“盯准”细胞变化
宫颈癌早期就能查出
除了未出生的胎儿可以通过提前查体保证健康外,一些疾病也可以通过查体提早发现提早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中。DNA倍体分析技术就能在女性子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实现这样的功能。孙主任介绍,细胞内DNA含量异常增高或是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数目异常增多,都可能是机体组织有恶性病变的重要生物学指征,而其中染色体倍体异常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DNA倍体分析通过对DNA含量测定来掌握和了解肿瘤细胞遗传基因变异过程,因此,可作为一种筛查子宫颈早期癌和评估肿瘤预后的指标。研究显示,DNA倍体分析的敏感度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病变。
“在常规细胞学的检查结果中,大部分为正常或者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患者,但鳞状上皮细胞有异常增生才属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因此高级别病变的漏诊率较高。”孙主任说,而DNA倍体分析技术可以避免阴道镜下过度活组织检查,并减少高级别病变漏诊率。使用DNA倍体分析技术相对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查,能更有效地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目前,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自动扫描诊断,与子宫颈常规细胞学检查相比,DNA倍体分析在门诊患者子宫颈癌筛查中具有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漏诊率的优势,其结果是有更多的早期子宫颈病变患者被发现,进而能得到进一步的临床确诊和治疗,对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科学合理、简便易行、适于推广的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对于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治疗逐步趋向个性化
靶向药物毒副作用小
孙主任介绍,除了治疗、预防疾病外,个体化诊疗医学是近年卫生保健领域发展最广泛、最快速的学科,涵盖遗传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病理学、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环境因素等各个领域。分子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协同发展成功地推进了抗肿瘤新药的研发过程。目前,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开展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及甲状腺癌等肿瘤靶向药物使用的基因检测,这种技术通过基因检测来检查肿瘤患者是否适合靶向药物,对于适合靶向药物的患者来说,靶向药物能够仅仅作用在癌细胞上,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从而专一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凋亡。“相比传统药物来说,靶向药物能够减小毒副作用。”孙主任介绍,一位50多岁的多发性肺癌患者,不能接受手术了,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得以将生命延长。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以及能够真正定量的特点,已经成为血液恶性肿瘤临床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在个体化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毓璜顶医院检验中心针对血液系统肿瘤还开展了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淋巴瘤基因重排、白血病微小残留及白血病预后突变基因检测及血液肿瘤靶向药物使用的基因检测项目40余项,对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总之,肿瘤个体化治疗中,靶向药物使用基因检测等项目的开展为个体化诊疗医学提供了生机勃勃的更有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发展蓝图,为人类攻克肿瘤顽疾带来些许曙光,该类项目的开展能在肿瘤诊疗个体化时代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肿瘤个体化诊疗工作和事业发展,造福广大患者,使他们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