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
金星要来威海啦!
7月7日、8日,金星携《金星脱口秀》和舞剧《海上探戈
一个被深埋31年的行业秘密:花生为何没有失守?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编辑: 2017-08-20 11:18:00
8月10日,山东莱阳市召开了一场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论坛(什么是“高油酸花生”,后文有解释)。
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前所长禹山林在论坛上说:中国花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很大优势,花生产业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大豆、玉米、棉花、小麦、大米等许多农产品在同国外的竞争中都处在劣势地位。随着大量肉制品、乳制品涌入国内,养殖行业也正在受到冲击。
为什么花生风景这边独好?
是外国人不种花生吗?远远不是!讲一段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一般认为,花生就是在中国的明代进入中国落地生根的。
目前花生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各地,地球人都喜爱。
花生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有益健康的食品。在中国,花生被认为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民间称为“长生果”,中医认为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本草纲目拾遗】还对花生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里雨曦王先知
花生还在中国人手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从1995年开始,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大豆净进口国,1995年的大豆进口额约为29.4万吨。
(图片、数据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截至2016年,国产大豆年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平均压榨量在8300万吨左右,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8391万吨。21年间,大豆进口量增长284倍,目前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已经达到85%以上。
这个数字还在继续走高。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1008万吨,打破5月份创下的前历史最高纪录959万吨,比6月份的进口量769万吨增加31%。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玉米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有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3676万公顷,减少136万公顷;产量21955万吨,减产2.3%;2016年1-12月,中国玉米进口数量为317万吨,而这个数字在2000年时仅为0.03万吨。
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指出,就中国农业而言,如果任何一种产品得了“进口依赖症”,会逐步造成很难挽回的被动局面。
这种被动局面还体现在,我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四大跨国粮商所掌握。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农业的失守是因为几个关键点没有把握住,最大的问题在种子环节,和流通环节。”马文峰坦诚,我国自有品种的大豆、玉米的单产水平只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
同样作为重要的战略农产品,国产花生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花生在种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出口量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国内花生的育种、栽培、深加工都能做到全球一流水准。
中国、美国、阿根廷是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占全球花生出口总量的80%左右。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70万吨左右。
2016年,我国花生总产量为17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2017年全国总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比2016年增加13.0%;种植面积8100万亩,比2016年增加11.3%。
联合国农粮组织资料显示,世界花生单产由1985年的85.9公斤/亩增加到2014年的118公斤/亩;中国花生单产由133.5公斤/亩增加到2014年的238.5公斤/亩,超过世界平均单产的2倍以上。且中国花生产量由1985年的675.3万吨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1729万吨,增加了156%。
中国形成了一整套花生的基础科研体系、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学研体系。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共23个岗位科学家,27个实验站;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种质改良分中心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部野外观测站1个,国家花生种质资源圃2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科学家育成花生品种312个。
中国花生产业在全球的地位,首先应感谢默默无闻的农业科研工作者!
孙孟全是谁?他打响了保卫花生的“三大战役”
在花生“砥柱中流”的背后,还有一家企业31年的坚守,山东鲁花集团,这家位于山东莱阳市的企业,31年来默默守护中国农业领域的花生“阵地”。
鲁花集团的创始人,名叫孙孟全。
自明代花生进入中国以来算起,孙孟全可以说是“中国花生产业第一人”,然而,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更不清楚鲁花对中国花生做出的贡献。
(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图片来自于网络)
鲁花的前身是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1983年,孙孟全接手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当时的物资站连年亏损,经营条件堪忧,摆在孙孟全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孙孟全大刀阔斧砍掉物资站原本的五金、建材等项目,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实现了扭亏。
(上世界八十年代,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图片来自于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年,山东地瓜大丰收,导致地瓜干价格下降,而每户农民手中都存有几千斤的地瓜干。眼看地瓜干要烂在家里,孙孟全四处走动,找到青岛一家酒精厂,帮农民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结账时发现,这次帮助农民转卖地瓜干,物资站还赚了3万块钱。
孙孟全对记者说:“这件事情教育了我,就和当年中国共产党打下江山一样,企业只有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随着业务的扩展,1986年,孙孟全创立了鲁花植物油厂,生产花生油,一路走来已有31年。
办厂之初,孙孟全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挂到厂房的最高处。
(历史图片,来自于网络)
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孙孟全的宏伟抱负并不被人理解,“不着调”、“不靠谱”的评价纷至沓来。而孙孟全却毅然决然的说出:“要让中国人吃上鲁花的花生油。”
孙孟全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低调内敛,吃了亏不声张,获得成功也不多言语,他像把自己深埋在泥土地里,一门心思把花生油的事业做好。正因为如此,很多消费者熟悉鲁花花生油,但并不知道孙孟全,更不知道孙孟全对中国花生产业的贡献。
刚创办鲁花植物油厂,孙孟全碰到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黄曲霉素。
由此,孙孟全启动了他的第一场战役:食用油生产工艺之战。
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含有磷脂,且极易感染黄曲霉。磷脂在高温下容易起沫、冒烟,而作物一旦感染黄曲霉,产出的油就会含黄曲霉素,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此之前,食用油主要有两种加工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土法榨油,这种办法属于纯物理压榨,虽然保留了食用油中原有的营养元素,但卫生条件差,黄曲霉毒素经常超标;另一种是化学浸出法,采用溶剂油,对原料进行浸泡,然后高温精炼。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但油中本身的营养元素容易被破坏,且残留的溶剂难以有效去除。
既想保留油品中的营养元素,又要解决黄曲霉素超标的问题,极端完美主义者孙孟全和他的团队启动了研发之路。
经过六年研发,一次又一次失败后,鲁花团队在1992年成功开发鲁花独创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
(图片由鲁花集团提供)
这套工艺具有五大技术优势,一是物理压榨技术;二是“生香、留香”技术;三是“无水化脱磷”技术;四是恒温储存保鲜技术;五是去除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技术。全程无化学添加剂,也不存在溶剂残留,既保住了花生的原香,又去除了磷脂和黄曲霉素。
5S压榨工艺推出后,在业内引起轰动,尤其是去除黄曲霉素的成果。此后,国家对5S压榨工艺进行鉴定,并参照鲁花的工艺,重新修订了花生油国家标准,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讲,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鲁花凭借这一核心技术,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图片自于网络)
这边鲁花团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攻坚克难,那边中国的粮油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8年粮油大亨、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终于联手中粮集团,在国内组建南海油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次联手给中国食用油带来天翻覆地的变化。南海油脂随即推出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改变了中国消费者食用散装食用油的消费习惯,开启了中国粮油的小包装时代。
随后,中粮集团也推出相应的小包装食用油——福临门食用油。中国粮油市场一时被“金龙鱼”和“福临门”所占据。
一面是跨国粮油大鳄、一面是拥有国企背景的国内巨头,夹缝中生存的鲁花不得不另寻出路。
1993年鲁花与外商合资,为他们提供散装花生油,后来发现对方将花生油做成了调和油进行销售。
为此,孙孟全据理力争,最后对方允许鲁花独立生产自己的小包装花生油。
以为好日子来临了的孙孟全踌躇满志,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纯正花生油成本高昂,价格不菲。以当时的国内消费水平来说,市场对价格异常敏感,鲁花并没有找到好的销路。
但是这也让孙孟全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建立品牌的问题。
差异化是孙孟全首要考虑的突破点,在鲁花花生油拥有极高品质的前提下,打造品牌是制胜的关键。
市场上的油品众多,鲁花花生油的突出特点就是品质纯正,香味浓郁。但是在此之前,金龙鱼和福临门主打大豆油,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以大豆油为主。
因而孙孟全敏锐意识到花生油的细分市场中,还没有领先品牌出现,这就为鲁花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出发,孙孟全将营销焦点对准花生油,将鲁花品牌与花生油联系在一起。渐渐的,鲁花成为了中国花生和花生油的代言人。
2009年,对北京食用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食用油市场中,“金龙鱼”“鲁花”“福临门”三大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家庭消费者食用最多的食用油品牌是金龙鱼,占45.5%;其次是鲁花,占比28.0%;第三为福临门,占比率16.1%。三个食用油品牌合计占比为89.6%。
这场持续的营销之战,可称为孙孟全领导的花生保卫战的第二场大战役。
孙孟全说,只有有了市场的话语权,才有资格和能力保护中国农民的利益;只有与中国农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鲁花才有发展的更大底气。
农民依靠鲁花致富了,鲁花也依靠农民发展壮大了,在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孙孟全与农民兄弟建立起最朴实的感情,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2004年秋天,花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每天排着绵延十几里的长队,到鲁花销售花生米。面对这么好的收购形势,有人提议压低收购价格,孙孟全当场便对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在一次鲁花集团公司的大会上,孙孟全对员工说:“做人不能忘本,企业发展也要饮水思源。鲁花的原料都是农民种的,没有农民支持,鲁花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爱农民就是爱我们自己。”
从那以后,不但再也没有人提给农民压价的事,而且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鲁花多年来从不给农民打白条,全部是当天收购,当天兑现。
(历史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今的鲁花,已经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食用油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16年,销售收入突破230亿元。鲁花现在拥有员工近2万人,在全国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230多个销售分公司,2000多家专营代理商。
没有退路的种子保卫战
种子保卫战,是孙孟全打响的第三大战役,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种子是农业领域中,科技含量最为富集的,是更高层次的高科技战。如果没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花生产业链的中国控制权就会易手。
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失守,无不与种子的控制权易手密切关联。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度重视花生育种工作,先后选育推广了260多个花生新品种,主要表现在四个阶段:
1949年—1956年,党和政府通过农家品种征集筛选鉴定,全国实现了第一次花生品种更新;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我国实现了第二次品种更新,为花生生产的发展进行技术储备;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60余个高产稳产的花生品种得以选育推广,实现我国第三次品种更新;
在20世纪90年代,花生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广泛而快速的推广,实现了第四次花生品种的更新。
2000年后,我国用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品种取代非专用品种的第五次花生品种更新启动,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其深层次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不展开讲。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有着全球竞争力的花生良种,成为孙孟全最大的心头事,他几乎着魔一样逢人就讲花生育种,并且试图以一家民营之力,促成中国花生的第六轮良种更新。
孙孟全要推广的中国第六代花生种子,名叫“高油酸花生良种”。
这时科普一下,什么叫油酸。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高油酸能够选择性地调节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和低密度胆固醇成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而且油酸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无需氢化也可以长久保存,高油酸食用油从生产到销售液状稳定性比普通油品提高10-15倍,可以延长食用油的保质期和货架期。
正是因为油酸的这一营养学价值,使其成为食用油行业竞争的一条核心路径。高油酸花生油和橄榄油的油酸含量均等,一般高于其他食用油品类。
高油酸的标准是油酸含量75%以上,美国是最早开展高油酸花生育种的国家,已经利用高油酸材料培育出不同类型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达47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利用。随后,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全面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实现商品化批量生产。
近几年,我国在高油酸良种培育方面持续发力,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开封农科院、锦州农科院等专业科研院所都围绕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育种,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先后选育出了油酸含量在77.8%—90%的“花育32号”、“花育951号”、“花育51号”、“开农H03-3”、“锦引花1号”等10几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上表所示我国已经通过审定的高油酸花生品种24个,而目前我国培育成功的优质高油酸花生良种已有36个。)
为了打好种子保卫战,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鲁花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公司,专门从事花生良种的引育试验、生产示范、经营推广。
2013年以来,鲁花农业科技公司联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参与研发成功了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产量、高含油量”的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10多个,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发展30000多亩,并计划在2-3年时间内发展基地1000万亩,致力于优质花生基地建设,促进高油酸花生良种的更新换代。
加上我国其他花生研究机构培育的优质高油酸良种,我国优质高油酸花生良种已有36个,我国第六代的高油酸花生良种与国外其他品牌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油酸含量高。目前国内已经审定(或登记)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油酸含量最低75.4%,最高在到82.1%,油酸/亚油酸比值(O/L)≥10。
2、产量高。据示范田数据显示,高油酸品种大花生单产最高的达到600kg/亩,小花生单产最高达到500kg/亩,具有高产潜力。
3、含油量高。含油量普遍在50%左右,最高达到57.14%。
孙孟全还告诉记者,高油酸花生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十分明显,其优势在于:
一是价格优势。目前,高油酸花生的国际价格比普通花生每吨高出2000元,在产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每亩花生增收300—500元;
二是适合中国国情,可更有效利用土地。花生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油料作物,比较耐瘠薄和干旱,对土壤和水份等条件要求低。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尤其是沿黄流域,鲁、豫、冀、皖、苏、鄂、辽,直至新疆的大范围内,大量瘠薄干旱的山岭沙化土地都是优质、高产、高效益的花生适种区域。这些瘠薄的山岭沙化土地一旦得到有效利用,便可迅速变废为宝,成为解决中国油脂短缺的大油田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孙孟全十分着急并一再呼吁,用高油酸花生良种取代普通花生品种的第六次更新换代工作,迫在眉睫。如果我们的花生品质不能够快速提升,高油酸花生良种不能够快速研发及推广,促进花生良种的更新换代,作为中国老百姓主要“油瓶子”的花生,就会面临着新的产业危机。
目前,国际高油酸花生研究比较早的国家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其中,美国高油酸花生虽然含油量高,但每亩产量只有200公斤左右,产量远远落后于中国。
“我们的高油酸花生每亩产量是美国的两倍,如果我国成功推广高油酸品种,国外产品就算进入中国,也没有竞争力了。”孙孟全说,要想防止国外花生的冲击,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高油酸花生,让它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项目,成为精准扶贫的好项目。
如今,孙孟全已年近古稀,几年前鲁花就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鲁花经营的重担已经落到了第二代孙东伟的肩上。从小在鲁花工厂里长大的孙东伟对鲁花的感情并不亚于上一代经营者。
(山东鲁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东伟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久前在央视的一次采访中,孙东伟说,一个国家品牌最重要的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利益,代表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消费者的利益,鲁花也一直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经营。多年来,鲁花在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用油产品的同时,还肩负着千万种植花生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无独有偶,中国花生产业正是拥有了鲁花这样企业的坚守,中国才守住了花生产业的大门,成为农产品领域为数不多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这个角度说,鲁花的崛起又是消费者之幸、花生产业之幸、国家民族之幸。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