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服务业发展遍地开花 上半年增加值4.3亿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4-08-28 13:20:00
大众网威海8月28日讯 (通讯员 姜凌春 记者 王晓青) 上半年,威海临港区服务业发展呈现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1-6月份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2.3%,对全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16.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完成2267万元,同比增长18%;零售业完成销售额2.23亿元,同比增长11.7%;餐饮业销售额增长15.2%;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长45.1%。
产业亮点:一体化服务打造顶级物流园区
位于苘山镇的威海国际物流园区内,一辆辆满载着集装箱的货车将来自韩国的商品运到全国各地,同样来自国内各地区的商品也经由这里被远销至韩国甚至整个亚洲地区。
威海国际物流园曾经依托威海港发展仓储物流业,经过六年的发展,总占地面积达95.38万平方米的威海国际物流园已形成以港口物流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和现代仓储技术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为特色的综合服务园区,一条龙服务力争打造顶级物流园区品牌。
据其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园区已经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贸易、货代、铁路集装箱及保税等重点业务板块,已开通威海至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济南、黄岛、临沂等多地的运输线,完备的服务、充足的资源,吸引了包括三角集团、威高集团、中农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物流园。
“虽为大型国有公司,但公司的每一步始终稳扎稳打,在为港口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针对客户需求开拓业务领域,整合资源,为公司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能量,这也是公司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7月份,一家与威海国际物流园有多年合作关系的老企业从韩国进口了一批奢侈品牌服装,如若直接缴纳关税,则需要占用企业货款额度45%的资金,该公司借助物流园提供的保税仓储服务的便利条件,让该企业运营资金迅速得到周转,仅凭这一优势让很多外贸企业对威海国际物流园依赖有加。
在开拓的过程中,威海国际物流园也在不断创新。物流园公司同许多物流运输企业一样,绝大多数库存是设备零部件,而现代设备的智能化趋势,造成零配件种类繁多,给物料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采购和保管人员疲于应付,繁杂的工作仅凭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难免出现纰漏,为此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物料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手工记账人工管理的物资管理方式,使物流园的物资管理更加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向先进性现代化企业更进一步。
到“十二五”末,公司将园区建成功能完善、相对成熟的综合服务园区,这里将成为威海市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物流聚集效应和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公司负责人表示,物流园将打造成橡胶产品集散基地、中韩进出口基地、城市和城际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产品交易展示和交易中心……
如今,物流园正在积极运作中韩国际物流链,公司对国内和韩国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自身的独特业务优势,将货物进行拼箱,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也为打通韩国企业渠道、整合当地中小企业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为下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做足准备。
发展举措:政策支持引导服务业全面提速
发展服务业是临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临港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目前,临港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二产的快速发展。为促进二产、三产良性互动,近年来临港区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先后引进了国际物流园、中国钓具之都·博览城、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威豪国际酒庄、国际五金机电交易中心、汽博城、昀卓商务酒店等服务业项目,有效提升了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今年临港区将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服务业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有针对性的从税费减免、企业融资、租赁补贴、土地使用等多个角度进行扶持,最大限度推动全区服务业做大做强。
要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就要突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有机联接,大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制造业企业功能要向下游延伸,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搞好售后服务、全寿命周期服务、产品保险等服务,积极发展故障诊断、维护检修、检测检验、远程咨询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在线商店等专业服务和增值业务。科技型企业功能要向上游扩展,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要充分发挥,企业要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工业设计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方式推进行业优化升级,有条件企业还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信息软件、节能环保服务等方式,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传统制造业也要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在产品定制、零部件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方面下功夫,在注重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尽量满足对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为开拓市场、发展服务业提供物质保障,成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