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乡村“蝶变”满目新 振兴硕果累累结

2024-11-21 17:4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特色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行走在临港区的田野间,处处可见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涌动着欢笑与希望,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渐次展开。

  今年以来,临港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党建引领,做实跨村联建聚合力;坚持产业为王,延链补链强链增动力;立足共富共美,振兴成果“可感”更“可及”,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产业为王,做优做靓特色农业

  眼下,正值茶园田间管理的日子,在上善堂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的有机智慧茶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养护福鼎白茶、蒙山9号等茶树植株,这标志着上善堂成功实现“南茶北引”。

  这150亩茶棚可不一般,满是“科技范儿”,更是山东省首个持续性茶园数字化技术研究平台、北方茶叶树种资源示范基地。“茶树种植过程中采用无人机遥感、叶绿素荧光成像等,构建茶树信息采集平台,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茶树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让茶的品质更好。”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峰说。

  有机智慧茶棚只是上善堂科技生态循环项目的其中一部分,今年上善堂充分利用131个农光互补大棚及新建的现代化农业大棚,进一步构建多元发展、三产融合的有机农产品产业链,建成农光互补有机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上善堂已取得不老莓、桑葚、茶叶等29种果蔬有机产品认证,通过会员制销售等方式,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惠及周边20个村集体增收,探索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共生新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临港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其中,最为亮眼的当属苹果产业。

  ——重点升级现代苹果全产业链,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2000亩国家级苹果无毒原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打造现代果园,引进全市首条苹果智能化分拣品控系统,整合优质苹果资源建设全产业链体验区,推动万亩现代苹果产业区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特色。

  ——举办2024年中国苹果产业品牌大会,集中签约法国“STORY”、新西兰“STELLAR”等国际苹果新品种种植授权项目,巴西“BRE2”苹果新品种苗木扩繁项目,“鲁丽”“威海金”苹果生鲜采购项目等总投资3.5亿元的12个项目,带动临港区现代苹果扬名全国、走向世界。

  如今在临港区,已形成前、中、后全生产过程相互配套,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苹果产业体系,2024年,苹果产量预计达6万吨,产值达到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

  “以城带乡”,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前两天刚回乡,想找个工作。”一大早,蔄山镇村民丛先生来到位于蔄山镇道头片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威海有道人力资源公司,寻找工作机会。

  “回村找工作”,这个听起来有难度的事情,不少村民在全市首家由村集体控股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公司——威海有道人力资源公司得到妥善解决。

  这得益于临港区充分发挥工业优势,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城乡互助融合的联建共富模式,重点规划了道头片区村企联建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以村促企、以企带村,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蹚出了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发展之路。

  “今年,为解决片区农业发展受限问题,道头片区党总支依托片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蔄山镇工业区用工实际情况,成立人力资源公司,主要围绕保洁、保安、绿化、操作工等岗位进行劳务输出,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开展房屋租赁等业务。”蔄山镇道头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发布就业信息300余条、带动就业100余人,登记房屋300余栋、对外出租20余栋,实现租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有效实现跨村一体联动发展。

  依托镇域发达的工商业态,探索打造了共富工坊,盘活片区闲置商品房,招引线圈、渔沟、电子元件等加工工坊进驻,带动50余名农村老年人、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真正让片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这样“城”与“乡”双向奔赴、相融向荣的场景不仅发生在蔄山镇。近年来,临港区把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实施零碳乡村、跨村联建等13项重点任务,全域打造鹿鸣苹野、山河富春6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有序推进132个村联建共建,发展果蔬大棚、文旅研学等联建项目25个,带动联建村集体平均年增收11万元,推动实现“村庄抱团促发展、片区示范带全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下一步,临港区将在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美化提升上见成效,在农旅项目运营模式上出特色,在产业发展上拓思路,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通讯员 杨妍)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