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
金星要来威海啦!
7月7日、8日,金星携《金星脱口秀》和舞剧《海上探戈
在致敬师恩的日子里 我们不能够忘记他们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7-09-11 10:16:00
我不知道您是谁,
但我知道您为了谁,
您也让我们明白了将来为了谁。
荷兰画家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对艺术家而言,在这幅画中看到的是光影,是构图,是艺术,但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我看到的是解剖学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解剖学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述。但翻阅医学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先驱们研究人体的奥秘,竟然还要面临着社会习俗、宗教、伦理等等无数阻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
今天,维萨里被视为人体解剖学之父,而在当时,这位年轻的探索者想要获得解剖实体——人体,甚至不得不当盗墓者,在月黑风高夜去乱坟岗上寻找、去山上研究“耻辱柱”上停止呼吸心跳的躯体。(当然,盗墓是不对的,但想想时代背景吧。)
经过超人的努力,维萨里和他的巨著《人体结构》终于把解剖学带向了正轨,解剖学逐步成为医学生的必修之课。
今天,解剖课对于全世界的医学生都是初识生命构造的起点,是以死亡为起点的生命教育课堂。
然而,从维萨里开始,解剖学虽然逐步登入科学的殿堂,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体解剖实体的来源始终是个问题。
早期,人体解剖实体更多来自死囚犯和无名故者,但随着人们理念认知的转变,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地方被杜绝,解剖实体更多来自志愿者捐献。
全身捐献,在台湾地区被称为“大体师”,他们安静地躺着,没有一语,却是医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Silent Mentor-无语良师”。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没有无言良师就没有解剖学。
想起个段子,说有人问医学教授:现代高科技那么发达,各种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为什么不用高科技学习手段替代人体解剖?教授反问:如果您需要手术,有两个医生选择,一个是经过人体解剖训练的,一位是通过科技手段学的,您选哪位?问者毫不犹豫:经过人体解剖训练的。
人,终归不是机器,终归不是机器可以替代。
泰国的7.11教师节曾放映过一个感人至深的广告,
讲述一名医学老师在去世后,
自愿成为大体老师的故事。
“教师和医生有个相同之处,
就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来治疗他人。
教师对学生施以智慧教育,
而医生则给予病人医疗照顾。
当我们看到所照顾的人好转起来,都会感到欣慰。
即使没有了呼吸,还是想继续当一名老师。”
——Ooppakit Silpasarn侯爵,泰国首位大体老师。
他们没有动作,却带着同学们探索人体奥秘;
他们没有表情,却教会同学们爱和仁心;
他们没有言语,却授予同学们心存感恩,时刻行善;
他们用身体诠释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见到大体老师。但我们所有的人,都必将从大体老师的奉献中直接或间接受惠。
每一位捐赠者无论生前从事何种职业,当他捐出大体时,就是医学生的终身“无语良师”。
一位捐赠者在捐出大体时说:“宁可医学生在我身上错开二十刀,不愿在病人身上开错一刀。”
仅此一言,就足以做我们所有人的“良师”。
在这恩师的节日里,
让我们共同缅怀、致敬每一个医学生都曾经受教的大体老师,
让我们共同缅怀、感恩那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捐赠者,
让我们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所有捐赠者的家人。(周广德)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