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移动支付有风险,如何更安全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7-07-11 11:24:00   作者:

  早晨起床后在路边小吃店吃个早餐,用手机支付就能买单,还能享受折扣;午饭晚饭叫个外卖,下单后直接送到桌边。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都出现了移动支付的身影,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无现金城市,国内已有五个

  最近半年来,家住青岛市市南区的刘女士就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现金社会”。“早晨出门坐公交车去菜市场,可以扫码支付;到了菜市场,摊主为了减少找零钱,很支持微信或者支付宝付钱;如果买得太多需要打车,直接使用网约车软件;晚饭后逛夜市,移动支付更是主流付款方式。”已逾50岁的刘女士甚至碰到过100块钱花不出去的情况。“店家不愿意收现金啊,找零钱也很麻烦,其实零钱问题同样让我们很头疼,以前为了坐公交车经常需要通过买水、买报纸的方式换零钱。”

  支付平台也走出了国门,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渗透到了不少国家的日常消费当中。在泰国首都曼谷和旅游区芭提亚以及沙美岛,到处可以看到“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的小牌,除了泰铢之外,当地商家都认可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手段。“除了汇率波动之外,每笔泰铢兑换业务往往需要交纳100多泰铢的手续费,对我们这些旅游者来讲,能够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可是方便了很多,省去了很多换汇成本。”来自江西的游客小旋说。

  不久之前,马云曾放豪言,要在五年内使中国进入“无现金城市”。6月26日,支付宝官微还放话说:距离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1708天。到现在为止,支付宝“无现金城市”已经在国内连下五城,分别是:杭州、武汉、天津、福州、贵阳。移动支付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纷纷表示这些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

  一年多时间,两次遭支付诈骗

  移动支付在方便着市民生活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就遇到了两次移动支付诈骗。”济南文化东路一家夜市的摊主告诉记者,“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我都遇到过骗局,而且手法类似。对方假装自己手机的摄像头出了故障,无法使用‘扫一扫’功能,让我提供账号或者直接加好友,然后用软件一键生成假的支付成功页面给我看。”

  安全性问题,始终是移动支付存在的一大隐患。对此,蚂蚁金服商学院研究员叶文添提醒市民,一些二维码尤其是网上的不明二维码,可能会被植入木马,因此,不要轻易扫陌生人二维码。叶文添表示,用户要增强防骗意识,尤其是网上购物平台不会以办理退款为由,要求用户进行借款、转账、刷二维码等操作。

  随着移动支付用户群体的扩大,仍有不少人在这方面上当受骗。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不仅遭受支付欺诈的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受损金额也持续走高,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曾受骗,骗取验证码是常见的诈骗手段。

  无现金社会中,老人不应被边缘化

  可以预见,移动支付产业的加速发展必将给全产业链厂商带来发展良机,不过企业要想抓住契机,打铁还需自身硬。

  目前,部分支付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机制缺失,对消费者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现代快报》指出,去年初,某支付机构泄露了上千万张银行卡信息,涉及全国16家银行,截至去年上半年,因伪卡形成的损失已达3900多万元。因此,发展移动支付,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资金、支付信息等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

  另外,根据IHSTechnology的数据,配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2013出货量为2.75亿台,2018年出货量将达到11.7亿台。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具备非接触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终端超过700万台,因此,与移动支付相配套的设备的改造及普及能否跟进,将决定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格局。

  “无现金支付”的好处自不待言,但是随着“无现金支付”范围扩展,许多老年人多了一分担心,自己会在“无现金社会”中遭遇不便甚至被边缘化。这一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比如有的餐饮店,就以只接受网络支付为由拒绝老年人现金支付。无现金社会不等于拒绝现金,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早作规范,那么现金遭冷遇的尴尬必然会越来越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姜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