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
金星要来威海啦!
7月7日、8日,金星携《金星脱口秀》和舞剧《海上探戈
三年精耕 盐碱地“蝶变”滨海新城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7-06-16 14:34:00
大众网威海6月16日讯 (记者 王岚) 三年前,这里是三个发展相对落后的滨海小镇,大量资源亟待开发。着眼于威海全域经济发展,威海市委、市政府发出“举全市之力重点突破东部滨海新城建设”的号召,奏响了威海突破发展的强劲序曲。
作为威海“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重中之重,东部滨海新城高起点规划,贴地气发展,沿着新城一体的发展思路,在191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全面搭建起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内涵丰富的综合型城市框架。
现如今,这里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绿植花园,乱搭乱建的海岸带变成了沙滩浴场,崎岖不平的山路变成了通途大道,破旧低矮的民居平地起高楼……一座生态化宜业宜居的滨海新城已成大势,恰如其言——向东、向海、向未来!
2017年6月16日,“三十而立”网络名博威海行活动来到东部滨海新城,探访滨海新城城市框架。
名博“孤烟暮蝉”微博截图
名博“真话哥”微博截图
生态立城 让环境成为最亮招牌
今年57岁的钟英水是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屯钟家村村民,土生土长的她对泊于镇格外了解,也格外有感情。
在她的印象中,由于泊于镇临近海边,土质以盐碱地居多,不仅不易栽活植物,还容易流失水土,造成土壤贫瘠。在这这种情况下,种易活的粮食都费劲,更别提栽种绿化带和鲜花了。
然而,从三年前开始,钟英水却时常发现,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一座座新的公园拔地而起,甚至在以往很难看见的花团也都长在了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
“俺家的变化挺大的。”钟英水说,几个月前村里要招一批园林护工,自己也报了名。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美化家园,这让她感觉生活非常充实。
盐碱地里怎么能种出鲜花?原来,东部滨海新城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坚持生态与开发并重,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的总体目标。在开发过程中,滨海新城将生态景观提升、沿海岸线治理与产业项目引进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舍得投入、坚持高标,打破以往其他一些地方“先开发、后修复”的老路子,进一步提升新城的生态环境。
三年来,东部滨海新城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提升与城市建设并重,先后启动了逍遥湖生态修复工程、五渚河生态公园一期和二期、石家河公园、沿海岸线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
在土壤综合治理方面,东部滨海新城采取“排盐滤层”等先进技术改良这里的土壤质量,为土地排盐减碱,给绿植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城市建设上,东部滨海新城充分应用“海绵城市”“低碳环保”等理念,逍遥湖、五渚河山体公园等项目道路、广场地面均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市委党校新校项目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试点,五渚河生态城是按照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打造的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沿海岸线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区管委及海渔、城管执法、新城办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海上和岸上养殖设施拆除。同时,应用国际最先进的洗沙设备对沙滩进行筛洗,剔除沙滩中的杂质和垃圾,让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滨海新城最大的资源和财富。
滨海新城地下管廊
产城互动 实现双向互补共同发展
东部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是威海市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的重中之重,是落实“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重要环节,是加快中心城区向东拓展和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大举措。
因此,东部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城市融合”原则,依靠城市建设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培育城市经济,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
威海雅园项目是威海城投集团与绿城集团合作开发的康养产业项目,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形式,形成具备休闲、颐养、商业、宜居、医疗于一体的全龄化康养的健康产业项目,从而形成特色产业,拉动就业和实现经济发展。
据了解,在开发建设之初,东部滨海新城便明确了产城互动的发展方式,将中心城区重点打造为九大功能区,分别是:滨海休闲区、环湖活力区、商贸文化区、滨水生活区、文体创意区、商务金融区、山地生活区、公共服务区、健康产业区。
与此同时,东部滨海新城还充分发挥新城开发建设的载体作用,在文化创意、康养体验、金融贸易、养生旅游等领域进行了单独的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目前,五渚河口至黄石圈区域,结合岸线修复工程,积极打造名为“海洋世界”的海洋主题公园,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体验、海洋科技、海洋食品、海洋文化等板块,普及海洋知识、体验海洋乐趣、弘扬海洋文化。
名博们在滨海新城展览馆
配套先行 丰富新城的血管和神经
基础设施配套是城市运行的“血管”和“神经”。
在东部滨海新城金鸡大道的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中央控制室,通过控制室内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地下综合管廊内的任何“风吹草动”。
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仓内,宽敞的仓内可以供人员在里面自由行走,照明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已经做好了迎接管线入廊的各项准备。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当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具有承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优点。
新城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期为两年,试点项目共11个路段、34.33公里,总投资31.59亿元,入廊管线包括电力、给水、污水、雨水、通讯、热力、燃气、再生水等8类,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更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只是东部滨海新城基础建设奋力迈进的缩影。自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启动建设以来,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按照“先地下、后地上”“智慧新城”等原则,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各类城市配套设施,全力做好“筑巢引凤”文章,为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和各类产业项目入驻提供便利条件。
“四横三纵”主干路网建设基本成形,三年累计完成新建或整修成大路、石家大道、金鸡大道、环海路等道路路基约82.8公里,完成硬化约35.1公里、121.8万平方米。供热、供气、供排水等各类管网也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
此外,220KV港区变电站和崮山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发挥了积极的服务作用;泊于水库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半年时可达到蓄水条件;公交中心站一期预计今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新城热电项目一期也已经正式动工建设。
名博们参观地下管廊
模式创新 推进新城快速发展
新城开发建设是威海市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本身也是一种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
在组织领导模式上,实行“指挥部+经区管委+城投公司”的全新模式,指挥部代表市委市政府总体指导、靠前指挥,经区管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市直各单位通力协作,各城投公司全力以赴,凝聚市区两级政府力量,合力推进新城开发建设。
在开发运作模式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市委市政府及指挥部充分发挥引导、监管作用,指导各城投公司及城市运营商作为一级开发主体全力推进新城建设,用土地收益平衡投入,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建设活力。
这种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三年以来,指挥部总体指导,各协调部、新城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导作用,召开各类协调调度会议近200次,全力推进新城建设;经区管委组织各镇、部门突出抓好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市直各部门配合密切,发改、财政、住建、教育、海渔等部门立足各自职能,全力支持新城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发改部门争取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土部门积极协调,保障新城用地需求;各城投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新城,累计融资到位约90.75亿元,拨付资金73.6亿元,共同推进新城建设不断实现突破。
共享成果 让百姓体验幸福滋味
最近几个月,泊于镇崮庄村的于秉福和张明华每天都要去龙山湖社区,他们两人受该村230户村民的委托,担任村民监督员,到他们村即将搬迁的楼房处,监理工程质量。
“房子质量不错!”于秉福是个有着十几年建筑经验的老瓦工,村民选举他担任村民代表就是希望他能从“鸡蛋里挑骨头”,让大伙住上放心满意的房子。
于秉福说,与其他村“先安置、后拆迁”的模式不同,该村经过村民投票一直认可,楼房新址在村子原址基础上建立。由此而来,便产生了躲迁的问题。
“政府的处置方案我们很满意。”张明华告诉记者,考虑到老年人不便外出躲迁,村里在新楼旁边优先建设了安置房,让这些老人住进去。针对外出躲迁的村民,村里按照原住房每平方6元的躲迁费,一分不少地打入村民的账户,让他们进行平稳过渡。
据了解,龙山湖小区建设完成后,将安置周边村庄的近2000户村民,明年6月底前就能完成内装,可以实现村民拎包入住。
“新城建设需要建立在居民幸福的基础上。”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绍培湖说,在建设新型城市化改造进程中,与民共享新城发展的成果是职能部门的出发点。
据了解,东部滨海新城的城市化改造以棚户区改造为主要载体,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将原有居民进行集中居住安置,充分考虑老百姓养老、就业以及村集体经济后续运营等问题。同时,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国开行政策性贷款,有力推动了新城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截至目前,东部滨海新城共完成三滩、逍遥、龙山湖等6个安置区涉及的23个村7600多户协议签订工作。在安置房建设方面,研究印发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对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安置房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