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7-24 15:23:00   作者:

  大众网威海7月24日讯 (见习记者 陈亭如 通讯员 陈媛菲) 7月20日上午,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病房,前来探望的医护们络绎不绝。躺在病床上的,是医生和患者们共同牵挂的儿科主任刘学工。7月18日上午,刘学工在4小时内接诊了51位患儿后,中午突发心梗,情况危急,随即被送往手术室。经过全力抢救,刘学工已脱离生命危险。

  惊险:接诊51位患儿,他突然心梗

送刘学工抢救时的监控录像

  18日上午,刘学工在儿科坐诊。因为挂号患者太多,刘学工一上午4个小时接诊了51位患者,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直至中午12点半,他才去吃了午饭。就在一瞬间,刘学工突然感觉胸口不适,他努力喝下了一碗粥,心想可能是上午累了,赶紧补充调整一下,下午还得继续看门诊。想到这,刘学工没太当回事,他使劲抚抚胸口,顺顺气,准备回科室稍作休息。不料胸口越来越疼,意识渐渐模糊,刘学工大感不好,凭本能抓住科室一个医生,说:“我感觉不好,快,给我做个心电图。”结果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这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当场就有护士担忧的哭了起来。刘学工心梗的消息在几分钟之内传遍了周围的科室,几个科室的护士长也急忙赶到了现场,几位来医院看望病人的热心家属也自发上前帮忙。刘学工被抬上了担架,时间就是生命,护送的医生、护士一路小跑着奔向介入放射科,而躺在担架车上意识已经不太清醒的刘学工却安慰他们说:“你们别慌,我躺着不动,没大事。”

  12点58分,刘学工被紧急送到送到介入放射科。得到消息的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周新福、首席专家赵培勇和曹磊医生迅速到场做好手术准备。造影显示,刘学工的一支血管已经堵塞到99%,血流缓慢。周新福等当机立断为他做了急诊PCI手术,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的植入,血管血流恢复正常,刘学工的胸痛症状迅速缓解,病情转危为安。这让在场的人长舒了一口气,大家紧张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感动:病床上的他还在惦记科室和工作

刘学工跟患儿家属沟通病情

  如今,经过两天的休养,刘学工术后恢复良好,病情也相对稳定了。7月20日,记者前去看望刘学工,他面色虽略显苍白,但精神状态还好。这次突发心梗让科里的医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很多前来看望的医生护士都忍不住掉下了“金豆豆”,反倒是刘学工频频安慰,一直强调自己没事。当记者提及此次生病别大意,应该好好休养一阵子,刘学工却摇了摇头,说:“不放心啊,医院那么多病号,马上又到孩子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了,在家躺也躺不住。我们科室有个女大夫怀孕7个月了还在轮值班,刚还想说重新排一下班,让她多休息,这我又病倒了,真是掉链子了,唉。”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刘学工安心静养,他的手机这次也被妻子“没收”了。“给他手机他就一定会人在病床心在病房,总是操心科里的事儿,如果有患儿家长打电话、发微信来咨询问题,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因此我就干脆给‘没收’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他安心休养”,刘学工的妻子一半嗔怪、一半无奈的这样解释。

  神奇:一听呼吸他就能判断出孩子的病情

刘学工给小患者听诊

  提起刘学工的医术,不管是来找他看病的患者,还是科里的同事都竖起大拇指。有一次,刘学工在往门诊走的途中,经过一名患儿身旁,他听到了孩子呼吸声有点异常。这种常人难以听到更难以辨别的声音,刘学工却最熟悉不过,他当即断定这个孩子的病情严重。这是个只有两岁九个月大的男孩,刘学工建议男孩的母亲立即为孩子办理住院手续,但母亲却坚持在门诊给孩子看病。这种拒绝并不意外,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流感的破坏力,而且绝大多数人不需要因感冒而去住院治疗。但刘学工非常明白这场流感的可怕,尤其是面前的男孩很有可能已经感染肺部。在为男孩诊治完毕后,刘学工一再叮嘱孩子母亲,让她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发展,“4小时内,如果孩子病情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来”。

  刘学工的话不幸言中。当天下午,男孩因病情加重再次被送到市立医院救治。流感病毒入侵的速度堪比一场“闪电战”。住院后,男孩的病情仍在持续恶化,次日就不得不转移到了重症监护室。

  在接下来的13个日夜里,儿科组织了麻醉科、耳鼻喉科的医生多次会诊,几名医生和8名护士组成了重症监护组,把24小时重症监护改为床边特护,分批轮流看护这个男孩。白班12小时,夜班12小时,一刻不能停歇。在这13个令人揪心的日夜里,儿科的医护人员向死神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持续进攻,才最终为这名男孩重启生命之门。

  生命是一个奇迹,重生更是!这名男孩还不是个例,在流感高发期平均每天都有三到四名孩子因患流感而濒临死亡,是儿科的医护人员凭借专业技术和职业态度,一次次逼退了死神。对于此次神乎其技的预判,刘学工却很谦逊,“做医生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至于预判,也不过是经验多了,自然就有数了。”

  严厉:“不通情理”的儿科主任

 

儿科护士为小患者打针

  说起刘学工带青年医护人员的严厉,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有目共睹。他要求青年医生门诊时至少要早到10分钟,他说,我们医生早到10分钟,就可以早看一个患者,每个排队等着的患者就可以少等10分钟,少着急10分钟。

  威海市立医院小儿内一科副主任常大芸是刘学工一手带出来的青年医生,她在为患者做治疗的间隔中抽空向记者说道:“刘主任病倒那天,一上午4个小时看了五十多个病号,这是个什么工作强度?一上午没时间喝水,天热还一直在出汗,最后病倒了。”她介绍,刘主任在工作上一直非常认真负责,在查房、看病号的时候,看到年轻医生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刘主任经常会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但是大家都知道刘主任是为了患者好,为了大家能尽快成长起来。他不仅对我们严格,对他自己更严,他对所有病人的病情,每个细节都考虑得特别周到。”

  每年冬季的流感爆发期和夏季的手足口病高发期,儿科医护人员们会照例地在原有的繁重工作上进一步超负荷。“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规定,医生和护士也都很自觉,在这个时间他们必须全部取消休假,也不会来请假,因为请假也会被拒签。”刘学工这么解释他的这种“不通情理”,“实在没办法,人手太紧张。”

  说起科室里的青年医生,刘学工也充满感慨,“不管平时再忙,给他们安排休息的时候,哪怕就半天,他们也不忘了到医院看看病号,即便没有紧急情况,这一上午也过去了。”市立医院新招的医生都是“住院医生”,即每天住在医院里的医生,平时还要帮忙加班,“轻松”的时候要加班到晚上9点,流感时期甚至要到夜里11点半。“虽然现在工作很辛苦,但也都是为了磨练他们,还有就是,儿科的工作实在太多了。”刘学工感叹道。

  亲切:小朋友们可亲的“刘爷爷”

刘学工为小患者看诊

  刘学工虽然对青年医生们十分严厉,但是对来看病的小朋友们却是另一副面孔:当要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时,他总是笑盈盈地说:“来,小朋友,我们打个电话吧,我听听你在说什么?”慈祥和蔼的模样让同事们忍不住羡慕,“主任对我都从来没笑过呢。”

  儿科也被俗称作“哑科”,患儿因为年幼难以表达清楚病情,给孩子看病的难度远远超过成人。儿科在沟通层面难度很大,需要医生更细心、更耐心地引导孩子们慢慢说出身体上的感受,才能正确的判断病情。而刘学工,凭着细致地问诊和耐心地倾听,却能很快的熟悉患儿病情,为儿科的诊治树起了标杆。

  心声:儿科赔钱也要做下去

  今年1月9日,天津海河医院的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悉数病倒,该医院不得不发出通知——儿科停诊!

  在外人看来,这看似是个不可信的玩笑。而事实上,儿科一度停诊的医院绝不是个例。

  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对外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随后,南京一家医院曝出,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停诊数月;

  2016年2月1日,由于儿科医生紧缺,广医二院暂时取消儿科急诊下夜开诊;

  2月2日起,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停止晚间儿科急诊;

  2月7日起,广东省水电医院停止儿科夜诊;

  4月25日起,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因故停止后夜急诊;

  ……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两个残酷的现实,一是儿科医生少,二是因为儿科医生少所以特别累。

  在市立医院儿科,正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但每名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不正常”,他们不仅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来上班,下班时间也往往要到晚上9点。如果你对这个长达13个小时的白班吃惊,那你更要知道,夜班的正常时间是15个小时,而“不正常”的时间就更难确定。“2009年冬天,甲型流感大规模爆发,我们的一个医生创下了一个记录——15天15夜守在病床旁。”刘学工自己的记录是“10天10夜”,“抽空才能去吃口饭,上厕所都得跑着去。”

  儿科医生也是医院内的“弱势群体”。刘学工说:“因为针对患儿的检查少、用药少,在绝大多数医院,儿科是达不到收支平衡的。”尽管如此,威海市立医院始终坚持公益的立场,不遗余力地对儿科给予支持,“所以儿科的绩效工资都是院里补贴的。院领导说,儿科倒贴也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大做强,因为儿科负责的是明天和未来。”

  呼唤: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儿科医生间讨论病情

  即便是儿科医生如此辛劳,他们却成了“高风险从业者”,“其他科室的医生跟成人患者是直接沟通,容易相互理解。我们这边是跟家长沟通,而家长爱孩子心切,经常“一言不合”一急眼巴掌就抡过来了。”

  对于患儿家长的情绪失控,刘学工也表示理解:现在一个家庭里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对应着两个父母,四个老人,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儿科一年接诊患儿13万人次,家属就有40多万,难免遇上一些家长太心急导致行为失控。“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就像我这次心梗一样,我当时一点也不慌。一方面我就是医生,我知道心梗时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我完全信任的我的同事们,相信他们的专业,所以会诊完周主任说要搭个支架,我们没有异议,都听医生的,没有在沟通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过程很顺利,抢救很快,效果也很好。”

  “没有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好。”刘学工说道,“病号在自己手上,安全不出问题,心里才能踏实。”

  而今,刘学工因工作强度和压力太大,突发心梗病倒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科里的医生说:“我们在为他牵挂揪心之余,心中也充满矛盾。既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养好身体;但又希望他能早点康复,毕竟儿科太多的危重病儿在等着他。”

  “严厉的老师”,“可亲的刘爷爷”,“一听呼吸便知病情的医术圣手”,“认真敬业病倒在岗位上的医生”……所有这一切标签的背后,是刘学工身为医者最简单赤诚的心意——“医者仁心,一切为了患者”。在这里,我们衷心祝愿刘学工能够早日康复,更要向千千万万像刘学工一样为患者辛苦工作的儿科医生们致敬!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