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本思维,提升为民实效——威海高区法院扎实推进“教育整顿”落地见效

2021-05-18 21:45:4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爽 通讯员 王思佳 威海报道

  “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线上线下,为当事人提供更多诉讼服务途径;分调裁一体对接机制更加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有效落实……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威海高区法院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不断将教育整顿的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效,用情“解民忧”,倾心“办实事”。

  源头治理,擘画多元解纷新蓝图

  “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是高区法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不久前,数十名家长“组团”来到高区法院状告某早教机构。这家早教机构借店庆之机,收取家长预付款后突然关门。经了解,这仅仅是第一批家长诉讼,后续还将有100多名家长要起诉。面对这批群体性涉民生案件,法院在建议家长报警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区工委汇报,并且适用诉前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前介入纠纷调处。由于被告态度较好,且其亲属表示愿意替其偿还债务,立案庭在研判案情的基础上,先立一个案件保全其财产,又提出了以区矛盾调处中心为依托,法院接手并督促该早教机构限期清偿债务的方案,得到区工委的支持。经过3天的集中对话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诉前和解协议,该早教机构按70%-100%的比例一次性现场支付家长预交的预付款,3天之内共计150余名家长拿到了50余万退款,又通过公告督促其余家长解决后续问题。这一系列纠纷全部妥善处理完毕,有效避免了群体性诉讼,是高区法院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诉源治理的成功范例。

  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威海高区法院充分释放出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1+1>2”的体系化效应,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提质增效,创新纠纷解决从“线下”跑向“网上”办

  2019年,被告张某将投资150万元的浴池以50万元的价格向原告出售一半股份,约定李某独自经营浴池,但需要每年向张某支付10万元的分红和房租。

  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李某发现浴池经营情况并不是张某所说的每年盈利50万元。李某一气之下,将张某诉至法院,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一年以后,当初的被告张某又将李某告上法庭,原因是李某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把每年的10万元分红和房租支付给他。

  受理此案后,高区法院审理认为,如果用简单刚性的法律规定来评判,表面上能够“定纷止争”,但很有可能会再次埋下矛盾隐患。只有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做调解工作,才能尽快将这起纠纷化解掉。“解题思路”确定后,法官引导原被告双方建立了微信群,线下庭审后再线上调, 最终双方终于就退回的入股款数额达成一致。至此,一场因“澡票”导致的入股协议纠纷圆满审结,案结事了。

  微信“云调解”模式是高区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创建的方便、快捷的速调机制,通过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直线“微沟通”与“微交流”,做到案结事了,为方便群众诉讼,减少人员出行,提高诉讼效率,开出了一剂“良方”。

  多点发力,树理念带民风谱响法治惠民曲

  “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增强法治理念,一旦遇到不法侵害,坚决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3月25日,高区法院“天平护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5名队员走进共驻共建社区佛顶社区进行普法宣传,为群众发放《民法典》《百姓法治宝典》《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宣传纸》等宣传材料。

  与此同时,高区法院法官还走进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人身保护、婚姻关系、财产分割等涉及妇女切身利益保护的内容,面向田和、怡园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女职工,宣讲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法治的呼声越来越高,高区法院每年除了以法治咨询、法律宣讲形式外,还根据不同节点、不同主题,针对不同受众、不同群体,精心挑选案件,以法院开放日、网上授课、文化送法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活动,确保满足社会各层面群众的法治需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殷子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