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人民群众 甘当岗位螺丝钉——荣成市人民法院书记员 刘桂余

2021-11-18 14:0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着眼巩固全市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威海中院面向全市法院组织开展“十佳法官”“十佳法官助理”“十佳书记员”候选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在审判执行等各岗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警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动全市法院赶超突破、争先进位,向着“整体工作迈进第一方阵,争当走在全省前列排头兵”目标不断迈进!今天,请看第31期——心系人民群众 甘当岗位螺丝钉 荣成市人民法院书记员 刘桂余。

  刘桂余,1991年出生,2018年进入荣成市人民法院工作,现为立案庭书记员。一直工作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第一线,三年间用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为200多位来访群众尽心排忧解难。

  群众放在心中,快速适应身份转变。之前在乡镇工作的她,2018年来到法院,从乡镇工作人员到法院司法人员,对于刘桂余来说,刚踏上法院的工作岗位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工作性质的变化。过去虽然工作内容也是和群众打交道,但往往是事务性的工作,处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纠纷还算是得心应手,但是走进法院、特别是进入立案庭工作后,刘桂余深感到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更加细心耐心。为尽快适应新岗位,在入职之初,她就恶补法律专业知识,为尽快服务群众、化解群众心结奠定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工作上的一些疑难问题,她不但善于学习理论,更注重向身边老同事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进入法院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岗位,越是和群众接触得多越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把初心跟群众同频共振,才能当好司法战线的一颗螺丝钉。

  用心宽慰疏导,导引依法维权。“你们今天不帮我解决问题,我就不走了!你们还得管饭!”时常面对这样的言语是刘桂余日常工作中的琐碎。信访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矛盾化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在面对群众或是倾诉或是抱怨时,刘桂余总是能拿出耐心细致的态度对当事人进行劝导。“大部分群众是因为不了解正常法律救济程序才来访的,这时候我们作为工作人员,就要发挥普法指引的作用。”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次信访接待过程中,当事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且数次哽咽,面对这样的场景,刘桂余一杯热茶、一方纸巾,在安抚对方情绪、耐心听完当事人的倾诉、了解案件症结之后,再从情理法的角度引导当事人通过申诉或申请再审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刘桂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的讲解,最终来访群众接纳了她的建议。“通过后续回访,在了解到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最终妥善解决纠纷时,就感觉自己满满的成绩感。”这是信访人的工作一瞥,也是法院人司法初心的担当。

  尽心协力化解,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这是刘桂余在工作中始终牢记的准则。作为一名法院新兵,刘桂余深知要做好信访工作,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着眼,当好螺丝钉,配合好领导同事化解一件件矛盾隐患。每件疑难杂案化解的背后,都需要广泛大量的走访调查,抽丝剥茧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她总能兢兢业业地高质量完成,遇到疑难重大任务,加班加点也在所难免,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她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而难能可贵的是,在挑灯夜战之后,第二天接待当事人时,她都会保持一贯的热心细心诚信和耐心。吃苦肯干、麻利细心,这是大家伙对于刘桂余的一致评价,然而,只有她知道每一件案件化解的背后都有她和同事的默默付出,岁月无言,时光不语。

  志不立易,事不避难。对于未来,作为一个务实的人,刘桂余表示自己将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学好法律知识,更好地立足岗位为群众服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让青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