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远离“夏日杀手”,须警惕热射病

2023-06-25 16:26:30 来源: 乳山寨镇卫生院 作者:

  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

  热射病,根据临床表现属重症中暑,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大多数轻度中暑患者,给予降温、通风、饮水及休息后一般都能恢复,但重症中暑发展为热射病时,若未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80%。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病。而特殊岗位(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队员、建筑工人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后也容易出现热射病。其发病与暑热季节、高温高湿、无风环境、强体力劳动有关。热射病主要病因可归纳为产热增加、获取热量多、散热障碍。

  热射病的典型症状:

  在高热、高湿环境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乏力、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中暑症状时,应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补充水、盐分。如不见好转需尽早就医治疗。当患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谵妄、休克、呼吸困难等热射病表现时应立即拨打120进行急诊治疗。

  热射病急性期,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降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10~4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降至38.5℃以下。达到正常体温时应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输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液、林格氏液等。动态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和尿量,监测电解质,及时补钾。对于持续高热(>40℃)、无尿、高血钾、尿毒症、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可采用床旁血液透析治疗。

  综合与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或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脑水肿时予以脱水、激素及头部低温治疗;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热射病的一般治疗措施:

  1.体外降温: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脱去患者衣服,同时应用电风扇或空调器散热。无循环障碍者,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水中降温。对循环障碍者,采用蒸发散热降温,用凉水、酒精反复擦拭皮肤降温。严重者可戴冰帽、睡冰毯。

  2.体内降温:多饮水适当补充盐分,严重者行胃或直肠冰盐水灌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降温。

  热射病预后:有个别热射病痊愈患者留有永久性的神经或精神后遗症。

  热射病的并发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躁动、谵妄、昏迷、精神障碍等症状。

  2.凝血功能障碍,中暑晚期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皮肤淤斑、结膜出血、黑便、血便、血尿、颅内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不良。

  3.心血管功能不全,由于体内水分、电解质大量丢失,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

  4.横纹肌溶解,高热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变性,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肌无力、茶色尿、酱油尿,后期可出现肌肿胀、骨筋膜室综合征。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中暑宣传教育,进行中暑急救培训,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体力劳动,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若家人出现中暑表现,家属可协助其平卧休息,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并扇风加快蒸发和对流散热。给予清淡饮食、水盐补充,避免高脂、荤腥、辛辣饮食。工作场地需准备好冷盐水、凉白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保证必要的睡眠与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