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青烟威城际铁路 威海两车站站前广场封顶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3-12-09 14:32:00
▲6日,威海站一期主体封顶。图为现场施工情况。记者 王震 摄
本报12月8日讯(记者 王帅) 6日,威海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威海站和威海北站一期站前广场封顶。两站将成为集城铁站、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始发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靠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据悉,它们将配合青烟威城际铁路,于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威海站和威海北站分别位于经区和高区,通过两个多功能车站,市民可进行火车、城铁、长途车、公交等的无缝换乘。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威海的城市形象和地位。
6日,随着建设甲方、施工、监理三方代表浇筑最后一跨混凝土,威海站和威海北站的站前广场完成封顶。威海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站一期工程包括站前广场及长途客运综合楼。站前广场地下一层为出租车及社会车停车场,客运综合楼共有五层,包括换乘大厅、售票厅、候车厅、办公区等。二期工程包括客运站配套办公楼及长途客车、公交车等停车场。目前,客运综合楼主体已完成总量的45%,12月底前可完成地下一层和地上一、二层的施工。
威海北站的综合交通站也初现雏形,站前广场前成型的旋转楼梯让不少人看到了车站将来的样子。北站一期包括站前广场和长途客运综合楼,站前广场共三层,一、二层分别为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换乘停靠点,第三层为集散大厅。站前广场西侧为长途客运综合楼,春节前可完成主体施工。
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视生产安全,截至目前,两站交通枢纽工程未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事故。由于两站都存在高差十几米的高大边坡,特别是威海北站是国内罕见地永久性边坡,公司安排专人进行边坡巡视;遇到雨雪天,施工单位被要求将现场的冰雪清理干净后再施工。
青烟威城际铁路全线设13个车站,威海境内共设威海北站、威海站、文登东站、荣成站4站点。威海站与威海北站一期将配合青烟威城际铁路,于2014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多种交通方式实现“零换乘”
在威海站,从汽车站出来,步行100多米就可换乘火车或高铁。长途客运站通过换乘大厅与站前广场一层相连,乘公交车、长途客车的市民仅需走过室外坡道便能到达国铁站房,然后选择乘坐火车或高铁。
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毕明洁说,威海站与威海北站将与国铁站房无缝衔接,实现高铁、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型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据悉,两站周围多条道路将被拓宽,以便增加客运通行量。在威海站附近,上海路将由双向六车道拓宽为双向十车道,站前路将由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本是双向六车道的华夏路将拓为双向八车道。两站还将配置一定规模的停车场。
怎么进入站房坐火车、城铁?
威海站:站前广场地下一层为出租车及社会车辆换乘、停靠场所。客运综合楼共五层,包括换乘大厅、售票厅、候车厅、办公区等,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为人流疏散区域,地上二、三、四为办公区域。
市民可通过人行广场,行至与国铁站房相连处的地上局部二层,通过电梯(共六部)到达国铁站房,进行购票、检票,乘坐火车或城铁。
威海北站:站前广场共三层,一、二层分别为公交车换乘停靠点和出租车、私家车换乘停靠点,第三层为集散大厅。
市民可乘电梯或旋转楼梯行至集散大厅,可步行至客运综合楼、站前广场,或国铁站房,进行购票、检票,乘坐火车或城铁。
经区、高区俩车站更方便出行
威海站交通枢纽地块位于经区,南接现威海铁路客运站、北临华夏路、西侧为嵩山路。威海站占地187亩,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包括站前广场和长途客运综合楼的威海站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7.4万平方米。
威海北站交通枢纽地块位于高区,北临环山路,东侧为沈路,西侧为科技路。威海北站占地203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包括站前广场和长途客运综合楼的威海北站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6.4万平方米。
位于高区的威海北站将方便高区附近居民出行。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段玉庆介绍,目前的火车站和汽车站位于经区,待位于高区后峰西村南的威海北站建成后,在高区附近的居民可轻松出行,选择公交车、长途汽车、城铁等交通工具,不用绕远跑到经区。
两站还布置有绿化植被区域。市城投公司计划利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将种植土回填至种植屋面。明年3月份,工作人员将进行树木的种植,争取4月中旬完成绿化。届时,还将同步进行室外石材的铺装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
责任编辑:达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