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固化中国面临国内外众多挑战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07-23 13:22:00
原标题:全球价值链固化中国如何突围 孙时联 鞠建东 余心玎
青岛港外贸集装箱堆场。 新华社发(俞方平 摄)
如今,人们已经很难确切区分一件商品的生产者是来自于哪一个国家。国际分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深度出现在了市场几乎每个商品的生产方式中,也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分配在了某一个生产环节上。这种生产组织方式被称为“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将如何改变我们对国际贸易的认知?“全球价值链”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面临哪些挑战,有何应对之策?
近日在清华大学“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暨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上,多位国内外专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中,仅有不到一半来自于本国的附加值创造,而加工贸易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比超过50%。
●从附加值创造的角度重新审视贸易数据,以2004年为例,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将骤降41%和49%之多。而日本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在附加值框架下,其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激增40%和31%。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与装配者,往往只是按照他国的设计生产,这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也不利于国内产业的升级和中华品牌的诞生。
●由垄断形成的进入壁垒对中等收入国家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巨大:一方面,转型国家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不能再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加工组装的分工角色;另一方面,价值链两端又有着进入壁垒,阻碍转型国家中的企业进入。
由中国商务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W T O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暨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世界贸易组织(W T O )总干事拉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秘书长古里亚、中国商务部原部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名誉会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等与国内外数10位经济学者展开深入讨论。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
责任编辑:达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