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地方发展 增设特色专业 :哈理工(威海)推出“两海一服”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21-08-25 21:41:3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景成 李思蕴 通讯员 王梓榕 威海报道

  “毕业之后我就加入了康派斯房车这个大平台,从一名基层员工到现在的南非项目负责人,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教育基础和康派斯给我的平台。同时更应该感谢学校和荣成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两海一服’活动,让我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荣成市康派斯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传杰介绍说,“两海一服”活动的开展,让他所学专业更贴近于企业实际,一毕业就得到了用人企业的高度重视。

  王传杰所说的“两海一服”活动,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立足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并根据威海和荣成城市特点推出的一项新政策。“两海一服”即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与现代海洋服务业,主要是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领域与地方经济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在助力威海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中贡献学校力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职能,高校要充分发挥好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篇大文章。位于威海荣成市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依托总校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这一主题,主动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自“两海一服”活动提出以来,已与威海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近三年有354名学生到企业和单位就业,为威海及荣成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人才力量。

  “因地制宜”设置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荣成校区坐落在海边,所以我们想通过海洋强国战略,来更加突出我们的办学特色。并且‘两海一服’这个政策也是紧紧围绕荣成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来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常务副院长杜野对记者说道。

  “两海一服”政策提出以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先后组织了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督学暨老教师座谈会和行政单位负责人座谈会等多场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研讨交流,组织教师代表赴长沙、潍坊、青岛等地实地调研,按照“以学科链对准产业链,把专业链转为产业链”的要求,围绕威海市海洋食品产业链、电机产业链、房车产业链等优质产业链,逐步形成了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三个专业发展方向。

  “‘两海一服’政策的推行让我激动不已,我对海洋方面非常感兴趣,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后我发现,荣成市的海洋制造业仍有大量的产业空白,目前我所在的专业已经联合山东隆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专门研究这一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万启明介绍说,他准备毕业后在荣成成立一家专注于海上石油开采研发的子公司,专门运营海上石油装备的制造与研究,更好的服务海洋石油装备发展。

  据了解,目前,学院本科专业数量由原先的22个增加到24个,而增加的2个专业就是在“两海一服”政策提出后,为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进行的优化课程,其中,新增设的两个本科专业课程为“智能制造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计划2021年启动招生。

  “求同存异”谱写教改新风,做好差异文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理工大学对人才的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研究为主的“橄榄型”即人才培养类型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为先,应用研究型为主,应用技术型为辅,实行人才培养差异化、专业设置差异化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作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拓展办学空间,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山东的“宣传员”和“信息员”又是地方发展赋能的“服务员”,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对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主要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围绕“两海一服”,为新旧动能转换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康养旅游、现代海洋服务产业急需的人才,形成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半岛地区的特色海洋品牌。

  “按照总校要求荣成学院专业设置要与地方产业特色相匹配,荣成学院重点打造的‘两海一服’三大平台。海洋智能装备与制造重点在应用领域,涉及领域包括船舶智能机电装备、水产企业及与海洋食品有关企业所需求的智能装备;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是基于荣成本地多家海洋食品企业而建设的专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相关企业的服务外包、海洋食品包装设计、VI、营销、贸易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设置。”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常务副院长杜野介绍道,差异化发展及围绕海洋特色发展是新时期学校共建发展的新目标。

  “这项政策的提出,其实对教师以及平台建设起到了一个聚焦作用,也是教改的一股新风。”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3D打印老师赵金涛介绍说,以前他们其实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都比较散,对于行业的服务作用没体现出来,自从“两海一服”提出以后,他们学院的平台建设有了新的方向,包括他们现在建设的3D打印协同创建中心以及学院后期的方向都做了一些改变。“就比如近期和我们合作的有歌尔股份公司,该公司很多海洋生物文创产品均与我们联合制作。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老师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了很多,在基于‘两海一服’的平台建设上开发了很多和海洋相关的产品,像前期做的鱿鱼切割和现在做的有动力和无动力的冲浪板,都处于产品转化过程中。”该教师也表示,相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学院的科研服务地方能力以及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提高。

  “精准衔接”政校企联动,推动学生就业高质量发展

  在5月25日召开的荣成市产学研对接会上,荣成市科技局带领荣成龙河车业有限公司、荣成华盛滚动体有限公司、荣成宏丰汽车配套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进行对接,现场多家企业与该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就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荣成市科技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为学院和企业之间搭建起合作交流和服务的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促进校企技术咨询、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多方位的合作,以快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荣成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10月14日,由威海市政府、黑龙江省教育厅、荣成市政府、哈尔滨理工大学四方联合发起的共建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签约仪式在该校举行,彼时会议就提出,将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领域与地方经济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在新时期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荣成市科技局的产学研和送企业进校园精准对接活动,就是得益于“四方共建”项目的成果,“四方共建”提出后,威海、荣成市委市政府多次到学校进行调研,并对政府、企业、学校如何“精准衔接”提出具体措施。

  “我们很支持也很鼓励学生留在荣成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当地企业输送一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加深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隆泰能源装备研究中心的蔺江全老师告诉记者,借助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学生可以参与到合作项目中去。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较早的融入企业的基础开发中,引导学生在当地就业,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

  谈及未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构建“两院三平台”(两院指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和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院)的发展格局。所谓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就是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的基础上按照“以学科链对准产业链,把专业链转为产业链”的要求,打造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复合式机构,该研究院将采用事业单位+公司+团队的运行机制,将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学生。

  据悉,如今“两海一服”的设计图已经完成,接下来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合理、创新并有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巩固校地合作,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区域服务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让更多哈理工学子在胶东半岛建功立业,积极投身威海市荣成市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新征程,在助力威海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中贡献理工智慧。

初审编辑:殷子茹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