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鏊子

来源:大众网   编辑:   2020-08-07 14:07:03   作者:

  鏊子,在我小时候是保证口粮制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直径大约80厘米,当年的沂蒙山区几乎“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

  蓝天白云下清澈见底的小河,一堆堆小蝌蚪在找“妈妈”,知了在树上争相地叫着,树荫下的小伙伴在嬉戏打闹……多么美好记忆中的夏天。母亲从一大早就开始推磨磨麦子,准备好麦秆烧火,在三角支棱的鏊子上烙煎饼,作为一家五口人的口粮。正值麦收后新麦子刚下来,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可以吃到纯麦煎饼,因为这样的机会不多,要么吃地瓜粉煎饼,要么吃玉米粉煎饼,都远远比不上麦煎饼香。

  在那个贫穷年代,家里仅有的落地扇都舍不得用,怕花电费。炎热的夏季在热鏊子旁烙煎饼可想而知,母亲把湿毛巾搭在脖子上不停的擦拭满脸的汗水。母亲用半月形状的木齿撅起一块麦糊,在鏊子上不停的推着麦糊转圈,此时手法要快,不然受热不均会有部分糊掉;动作要准,不然煎饼会太厚咬不动。我总是觉得很容易不就是“画圈圈”吗?很容易啊,但一上手就“废”,母亲嘲笑说“别看俺弄得很容易,自己做起来难吧”。其次,烧火也是门学问,火不能太大,容易糊还不熟,俗话说“急火打不出好烧饼”是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太小,煎饼容易软,效率还慢,一切必须刚刚好。

  母亲用小铲子撅起一边角,用手迅速揭起整张煎饼,带着浓浓麦香的的麦煎饼,卷上一个熟鸡蛋,撒上一些碾碎的粗盐粒或放上几根自己家腌制的咸菜疙瘩,吃起来那就一个美味。或者直接准备好切段的韭菜和鸡蛋,在鏊子上做“煎饼果子”,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好吃的食物,没有之一。

  每次母亲都要用一上午的时间烙上百张左右,够我们吃上一周的时间,如此往复。后来,经济条件好了,用麦子换或者直接买,家家户户的鏊子大多都闲置了,很久才用上一次;再后来,干脆把鏊台(当时用泥土糊的一个台子)也拆了,鏊子干脆也卖了。现在父母都来城里生活了,留给我的只有岁月记忆的美好和那浓浓的麦香煎饼了。(威海消防宣传中心 黄家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