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山东港口携手威海,港产城融合发展蓝图加速铺展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20-04-02 08:36:33   作者:

山东港口与威海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威海港冷链运营中心启动仪式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4月2日讯 (记者 王晓青 通讯员 刘婉怡) 4月1日,山东港口与威海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威海市举行,山东港口威海港冷链运营中心同日启动。这是山东港口深化港产城融合、助力威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举措,标志着山东港口与威海市携手发展迈上新台阶。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共同见签。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奉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框架协议精神,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持续放大山东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成效,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立足充分发挥山东港口专业优势、资本优势、行业优势,有效利用威海市土地、人才、招商方面资源,坚持高点定位、创新驱动,在港口建设、招商合作、产业集聚、园区打造等方面深入合作,拓展港口功能,培育壮大临港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威海港可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威海成为全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城市,加快“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王鲁明表示,威海港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以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威海市将按照协议,加大对威海港的支持力度,在实施港口综合开发、拓展港口功能、推动港产城融合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务实的合作。
  霍高原表示,在发展过程中,山东港口将按照“与威海市委市政府关系更加密切、融入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对威海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的理念,与威海市委市政府紧密携手,依托港口谋划产业,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融入、服务威海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启动威海港冷链运营中心,是山东港口适应国家扩大内需和居民消费升级、冷链业务潜力巨大趋势,发挥威海港区位优势和完备的集疏运条件、密集的航线网络、丰富的冷链货源及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等政策优势,立足港口现代化万吨级冷库、补齐港口物流功能、加快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该中心投入运营后,从海向看,将利用日韩的区位优势,打造冷链产品中转时间最短、最高效的海上物流通道;利用威青内支线,打通经由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达全球港口的大动脉,构建国际国内冷链的双物流体系。从陆向看,将依托“威海—大连”航线密集、西部内陆港加速建设、“韩威广越”集装箱班列运营等优势,打造辐射东北三省的冷冻品集散基地,拓展中西部地区冷鲜产品市场,建成山东半岛至中南半岛的冷链高速通道。同时,围绕冷链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构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综合型一条龙物流网络产业链,形成“口岸+产业+贸易”的增值链条,对威海市港口物流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加速转型都将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张海波在冷链运营中心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威海市将始终全力以赴支持威海港发展,与山东港口联手打造“四港联动”引领区,推动港口多元化、多业态融合发展。
  李奉利在致辞中表示,山东港口将持续放大威海港作为中韩自贸区多式联运中心的物流枢纽功能,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将冷链产业打造成威海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威海建设蓝色创新城市、医疗健康城市、高端智造城市、时尚创意城市,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冷链运营中心的投入使用不仅将大大缩减成本、提高效率,也为企业的仓储问题解了“燃眉之急”。“随着进口肉类产品,尤其是鱼羊肉等需求量增大,我们对于仓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之前大部分货物都在天津等港口,现在大量来货也不用发愁了,不用再为怎么储存的问题为难了。”山东润泽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威海润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维涛告诉大众网记者。
  据介绍,下一步,山东港口将积极抢抓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赋能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大发展战略”,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智慧绿色港,努力建成“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世界知名港口运营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