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行动计划”出炉!威海将打造全国“精致海洋”样板

2021-11-15 13:5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小禾 威海报道

  11月12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5大行动、17项重点任务,包括总投资734亿元的93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60亿元,占威海市GDP比重超过37%,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60个,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0家,涉海产品年进出口总额超过200亿元,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品牌效应显著放大,成为全国“精致海洋”样板。

  产业突破行动,全优打造海洋渔业发展“威海模式”,重点实施海洋种业“倍增计划”、海水养殖“深蓝行动”、远洋渔业“百亿工程”,到2023年优质苗种供应能力提高到700亿单位,新建现代化深远海养殖平台50个以上,远洋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力推进海洋生物产业“聚链成群”,通过丰富产品线、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带、擦亮金名片,加快构建海带、海参、牡蛎等7大优势品类产业链,到2023年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200亿元;全速推动海洋制造业“能级跃迁”,着重在船舶和涉渔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等5个产业发力,衔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抢占产业链条中高端;全面增强海洋服务业“催化效应”,通过壮大海洋文化旅游业、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拓展海洋金融保险业、培育海洋新兴服务业,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科技领航行动,高水平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多层次推动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加快建设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强化企业科研主体功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广渠道畅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依托科研机构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在威海市转化,发挥好交易平台、创新机构、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奖补政策的联动协同支撑作为,三年内转化科研成果100个以上;全领域汇聚海洋创新人才团队,完善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定向联系引进、产才融合推进等机制,加快引进培养涉海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三年内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

  生态提升行动,完善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海陆联防联控,渔港码头、自然港湾、养殖区环境综合整治,“无废城市”试点成果固化,“四长”一体化生态监管,实现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即时发现、迅即处置、全程跟踪;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双岛湾等10个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加强自然岸线资源保护,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稳步提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全国最优行列;厚植蓝碳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等平台,提升海草床等海洋碳汇能力,放大贝藻类养殖等渔业碳汇功能,推进碳汇方法学制定,探索蓝碳交易试点,推进蓝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23年培育蓝碳示范企业60个以上。

  开放联动行动,“深耕”东北亚,在海洋资源管理、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物流经贸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构建东北亚海洋合作共同体;扩大“朋友圈”,加强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支持深海、远洋、极地等渔业资源勘探开发,跟踪梳理涉外涉渔法律法规,组织渔民和涉渔企业合法捕捞,积极预防解决渔业资源争端;融入“大战略”,深度参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战略,在基建、技术、生态、政策等领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产业链共享机制,做大做强区域海洋经济品牌,为中西部城市提供出海口,扩大威海海洋特色优势产品内销规模。

  安全固本行动,通过海洋产业安全保障、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智慧海洋应用服务等3个能力提升,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和涉外渔业事件发生,完善海洋灾害观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海洋安全服务与保障能力。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