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海阳所镇:大力推动“牡蛎小镇”数字化建设水平

2023-07-20 15:23: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近年来,乳山市海阳所镇以打造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推动“数字新动能”向农业农村延展,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经济新业态,实现“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格局,让数字经济赋能“牡蛎小镇”。

  探索“数字乡村”经济新业态,打造牡蛎小镇发展新引擎

  数字赋能打造牡蛎产业新模式。海阳所镇将牡蛎特色小镇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立足牡蛎特色资源禀赋,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通过数字赋能,从牡蛎的育种、养殖、精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废物利用等环节入手,着力做好补链、延链文章,打造牡蛎全产业“数字化”链条,实现牡蛎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牡蛎网络化电商销售新业态、“网红直播+实体车间”经营新模式。

  文旅结合推动全产业协调发展。乳山牡蛎欢乐城依托乳山牡蛎地标性品牌,定位于打造集海洋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度假区,结合乳山“牡蛎之乡”、海阳所“牡蛎小镇”的丰富内涵精心打造,引入的文化旅游加商业模式运营的创星孵化器、网红孵化基地和牛郎棍教学基地等项目与乳山牡蛎文化园、牡蛎文化博物馆、乳山非遗民俗文化传承基地等项目,通过“数字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旅商业服务体系。全新打造的网红孵化基地紧紧把握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搞活线上交易模式,全力构建电商生态圈,形成新型网红电商集散地,最终形成市场业户人人是主播的电商氛围。

  建设“数字乡村”经营新模式,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党建引领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海阳所镇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党支部引领”模式,打造海阳所镇合作社集群。

  一是李家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乳山市塔岛湾农业经济合作社,通过大数据、新媒体等数字化平台的运营模式目前已发展木耳大棚9个、露天木耳20亩,生产木耳15000斤,完成销售收入60万元,此项模式同时带动薛格村产业发展,巩固了村级产业脱贫成效;二是后山于家村党支部领办的乳山市金海岸海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数字化运营模式,投资70余万元,发展50亩海参养殖,目前已收入50余万元;三是大庄村通过“数字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经营方法成立了乳山市康庄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果蔬项目,赋能乡村振兴。加快经营端和生产端深入融合,形成“小农户”和“大市场”的连接,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字生产力的释放。

  推进“数字乡村”产业大融合,唱好文旅融合连台戏

  海阳所镇依托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美丽乡村的建设,树牢精致的发展理念,利用“数字化”赋能,依托“线上宣传”和数字化技术着力打造滨海旅游田园综合体片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海岛旅游风情体验区,通过实施“三区共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海阳所镇新路径:积极打造李家高钙黑木耳全产业链农业示范基地循环农业项目、富鑫农业科技园集采摘观光、有机绿色餐厅、亲子乐园、民宿等于一体的休闲文化旅游度假区;吕家庄、陈家村依托海阳所村综合改造项目,通过招贤引才发掘精通网络数字化操作的回乡创业人士,发挥专长发展梅花“上梅苑”项目。姜家庄、西山村利用村内闲置民房,利用“网络数字化”发展民宿经济,激活集体经济活力;通过“线上”网民打卡模式助推海岛红色印记品牌,积极开展红色印迹挖掘保护工作,打造“爱民固边”的红色印迹品牌,把小青岛、南黄岛、杜家岛等红色海岛串岛成线,形成山海岛相连、文旅农融合的产业格局。

图片

图片

  完善“数字乡村”治理新体系,补齐乡村治理信息化短板

  近年来,海阳所镇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积极推动的“数字新动能”向农业农村延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建立垃圾收运、污水治理、农废处置等全方位、全天候的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数字化信息手段,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精准有效和居民信息安全。

  (通讯员 王文琪)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