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加快“四港联动”建设 促进外贸提质增效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20-02-22 16:47:01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2月22日讯 (记者 丛婕)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组织全市口岸、市直部门以及港口、机场、航运等口岸经营企业,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全市口岸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优化服务,为广大外经贸企业和出入境旅客营造了规范有序、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的口岸营商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威海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威海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对提升贸易便利化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推动口岸业务流程再造。深化口岸“放管服”改革,查验监管模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实施查验场地、人员、设备卡口、业务、物流“六个整合”,对进出口货物、旅检、邮件快件等业务全面实现“查验合一”,作业环节由49个压缩至24个。实施集约式查验,建设威海口岸查验服务中心,优化查验监管人力、设备等口岸资源要素,实现一次申报、集中查验、一次放行,集装箱平均查验时间减至半个小时以内。
强化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推广。实现了功能全覆盖,完成了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金融服务等12大项基本功能的建设,与银行、保险等相关行业实现合作对接,在口岸执法管理环节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了通关申报、税费支付、信息查询、金融服务等主要业务需要,系统功能更加优化完善,企业通关申报实现“零跑腿”。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覆盖至威海市4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1个海港口岸作业区、3个特殊监管区等所有口岸区域。实现了应用全覆盖,开展“两步申报”,及时使用新系统申报进出口业务;全面推广运输工具“一单多报”系统,船舶申报业务由“一次申报、二次办理、三次跑腿”变成了“全程网办”事项。目前,威海市口岸货物、运输工具、舱单申报等3项主要业务使用率达到100%。
口岸通关效率全省领先。2019年底,威海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7.34小时,同比压缩13.6%,分别为全省、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的42.1%、47.2%;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50小时,同比压缩28.6%,分别为全省、全国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的41%、57%。
全面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建立由市政府主导的口岸收费监督管理协作机制,严格实施口岸收费公示制度。围绕重点环节和收费主体开展收费大检查,确保做到明码标价、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指导港口、航运等企业,采取缩减收费项目、阶梯性价格收费、班轮优惠条款等相关措施,相关费用降低20%。
持续提升口岸服务水平。货物查验方面,启用了H986、海关移动单兵系统实施智慧监管,对进出口集装箱实施无干扰、非侵入式查验;旅客通关方面,在海港、空港口岸配备了19条自助查验通道,旅客凭护照和指纹信息自助办理通关,每个旅客平均通关时间降至15秒,通关速度提升60%。
下一步,围绕“效率最高、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三最口岸”目标,威海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精简进出口环节证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监管证件能退出口岸验核的全部退出。除国家规定不能联网的外,全部在通关环节实现联网比对核查。
提高口岸监管效率。推进申报模式改革,提前办理单证审核手续,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直接放行。出台集装箱船舶专项服务举措,在港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一次性办结出入手续,做到船舶离港“零等待”。利用微信小程序实行登轮、搭靠证件的网上申办,加快推进口岸出入境智能验证台改造进程,探索智能化港区管控系统。
提升物流服务效能。加快制定通关流程和物流作业流程,并及时对外公开流程及时限标准。加强查验及物流环节的信息传递,及时推送查验调箱、集装箱移入查验区、落箱后实施查验、放行后提离查验区等环节相关信息,便于企业制定运输计划,合理安排生产。
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加强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增加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在“单一窗口”办理比率,加快与港口、航运等机构合作对接,推动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和共享,对接运行出口退税、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等业务功能,打造“一站式”跨境贸易服务平台。
继续降低口岸收费。坚持口岸收费公示制度;研究制定降低口岸费用的措施,继续实施口岸查验配套费改革试点,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畅通口岸收费投诉举报渠道,按照“双随机”原则对口岸收费主体进行抽查,不断规范口岸收费秩序。
强化口岸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口岸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强化口岸诚信建设,加强口岸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
责任编辑:丛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