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优秀企业家访谈
为弘扬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神,展现乳山部分重点企业和企
-
最是精神动人心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23日晚上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
-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邵象英:漫画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登世情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6-19 22:01:00
漫画家邵象英。
大众网威海6月19日讯 (记者 刘彬) “生产队”、“工分”、“合作社”、“忆苦思甜”等一个个刻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迹的词语或场景令现在的年轻人感到陌生,但经过一位老文登人的寥寥数笔,这些陌生的场景就跃然纸上,令人观后心领神会,引得一阵哈哈大笑。
这位漫画艺人名叫邵象英,1955年生于文登宋村,高中毕业后离开了生活20年的文登老家,迁居云南。初到云南邵象英从纺织厂的挡车工干起,之后的岁月里做过政工工作,报社记者,还曾担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城市妇女巾帼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年少时的邵象英就喜欢涂涂画画,木棍是她的画笔,大地是她的画纸,虽未经师,但与生俱来的天赋,让她画出的每一个形象都生动逼真。画画这一爱好,一直伴随邵象英的一生。退休后,画画更是成为了她的主要精神寄托,内心的所思所感,她都通过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邵象英在进行漫画创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词是邵象英的真实写照。虽然离家40年,但邵象英依然说着一口地道的文登话。每年的5月和10月,她都会回到家乡住上一段日子,看看大海、赶赶大集、听听乡音,与上了年纪的人拉呱儿,回忆当年的见闻。也正是每年两次往返家乡,为邵象英的漫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在邵象英的笔下,既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也有温暖人心的同窗友谊和邻里乡情,这些生活场景、风土人情经她寥寥几笔勾画,便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出来。
“那时村里有五保,大队供应粮和草。相约去帮把水挑,实际行动来敬老。”
“乡亲邻里密不分,时时托付物和人。门口石下藏钥匙,不避邻里和乡亲。”邵象英的漫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首首打油诗,这些风趣的小诗出自邵象英的堂弟邵相家之手,幽默的画,风趣的诗,二者配合的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邵象英说,主要记录一段成长,青春,那个时候随便买根铅笔高兴一天,吃根油条高兴一天,不是忆苦思甜,记录时代,传给下一代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咱们国家还有那么一段历史,能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能过这样的日子,让大家笑着看过去,珍惜现在。
邵象英在和威海年轻漫画家李强探讨创作心得。
到现在为止,邵象英已经创作了数百幅故乡情怀的漫画作品,出版了《那时故乡》、《那时故土》和《那时乡村》三本漫画作品,新作《那时味道》正在创作当中。
邵象英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专业漫画家,作品笔触笨拙,题材单一。不过从她的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家乡的眷恋深情。墨痕浓淡之间,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血脉亲情和诚挚思念。
邵象英漫画作品: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