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娘啊,您在哪里?请一定等着我!

来源:大众网威海·海报新闻   编辑:   2019-02-28 14:57:00   作者:

    大众网威海·海报新闻2月27日讯 (记者 朱筱杰) 最近几年,寻亲节目总让人的内心激起波澜,当年的她/他还好吗?有人想找失散多年的孩子,有人想找暗恋的小姐姐,有人想找一见钟情却错失机会的他,还有的人一直在找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娘亲”。

  之所以叫“娘亲”,是因为他们寻找的都不是自己的“亲娘”,而是舍弃自己孩子也要照顾好他们的“乳娘”。

  他们都是八路军的后代,有的甚至连自己母亲的奶都没喝上一口,就被匆匆送到乳娘家中。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多当年嗷嗷待哺的乳儿都已懂事,他们中很多人都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

  对许多乳儿来说,乳山就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但由于革命年代保密需要,保留下来的乳娘和乳儿真实信息很少。在漫长岁月里,全国各地的乳儿心系乳娘,一直在苦苦寻找,几十年从未间断,发生了一幕幕感动人心的故事。

  梁恒力:央视寻亲,大爱见证

  2015年9月,蓬莱80岁的王玉欣领着她的外甥女梁恒力来到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的节目现场,寻找当年抚养过姐俩的乳娘,感恩她当年的救命和养育之恩。

  节目中,当年的胶东育儿所乳儿梁恒力老泪纵横:“我想找到我的乳娘李青芝,再叫她一声娘。我已经70多了,再找不到她,我会愧疚一辈子的。”

  梁恒力和姐姐梁恒心一出生就被安排在乳娘李青芝家里,没吃过亲生母亲一口奶,节目现场,梁恒力深情地说。“乳娘的孩子和我姐姐都得了天花儿。当时,乳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姐姐身上,自己的孩子却不幸夭折了。这对我们来说,是救命之恩啊!”

  让梁恒力始终难忘的是,从4岁起,她和姐姐由胶东育儿所集中供养,姐妹俩离开后,乳娘李青芝实在是太想她们了,就拐着装有鸡蛋和巧果的小篮子,走了一百多里到育儿所看闺女。见到她们,李青芝全然忘了疲劳,扑上前去,抱起来亲了又亲,人在笑,眼泪却在流。相聚总是短暂的,李青芝只和她们一起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临走的时候,李青芝一步一回头,忍不住折回来在孩子脸上亲了亲,几番回复,才咬着牙憋着泪冲出了大门。

  此后,梁恒力与乳娘再也没见面。梁恒力长大后,苦苦思念着、寻找着乳娘李青芝,一直没有结果。在她脑海里,永远记得李青芝颠着小脚,一瘸一拐的身影……怀着再不找就来不及了的心情,她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发起了爱的大寻找。

  至诚感动天地,节目的最后,当“希望之门”打开,乳娘李青芝86岁的儿子高京堂走了出来,兄妹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高京堂告诉梁恒力,乳娘李青芝已过世多年,梁恒力动情地说,“我虽然没找到娘,但找到了家。家在,娘就在!”

  司晓星:魂牵梦绕,故土难忘

  这是乳儿司晓星(中)看望保育员王占梅(右)的照片。

  聊城司晓星在育儿所生活11年后回到父母身边,但乳山和胶东育儿所却是她一辈子的心结,经常挂在嘴边。她的身边总放着一个收拾好的箱子,里面装着当年育儿所的老照片、老资料,随时准备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根。“我曾无数次梦回乳山,这些年,无论住在哪里,乳山都是心中永远的家。”司晓星感慨地说。

  司晓星说,最令她感动的是乳娘姜明真舍弃亲生骨肉而保护乳儿福星的故事。

  1942年11月,日寇对马石山一带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拉网大扫荡”,育儿所分散在各个村庄的二三十个孩子都在拉网内。在这关键时刻,乳母们千方百计保护好孩子,“人在孩子在”,“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乳母姜明真和婆婆抱着被奶养的孩子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跑到山上,姜明真找了一个隐蔽的山洞把福星藏在里面,当她又要往山洞里放自己的孩子时,立刻想到:自己的奶水只能喂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喂一个,另一个看见了就要哭闹。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她让婆婆照看着福星,把仅十个月的孩子送到另一个山洞。她刚返回婆婆和福星藏身的山洞,敌机就开始轰炸了。在轰炸的间隙中,她清楚地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哭声。婆婆忍不住硬要过去看看,姜明真忍痛对婆婆说:“娘,千万别过去,要是被搜山的鬼子发现了,福星的性命就难保了。”婆婆只好噙着眼泪咬牙坚持。鬼子走后,她扒开洞口,发现自己孩子的手脚磨得鲜血淋漓,小肚子哭得胀鼓鼓的,回家不几天就死了。 从此以后,她把满腔爱心全部倾注在福星身上,直到福星3岁时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

  2000年以来,近60岁的司晓星多次沿着父辈革命战斗的足迹,一路寻来,期望寻访到当年育儿所的乳娘和伙伴,但因为线索少、年代久远最终无果而返。

  2007年,当得知自己就是乳娘姜明真舍弃亲生骨肉养育的福星后,司晓星深感愧疚地说,“我欠娘一条命啊!娘用自己的骨肉救了我,我却没有尽一点孝……”因悲伤过度,司晓星忧郁成疾。2009年,曾一度病危,她郑重地给女儿写下了一份遗嘱:“没能见到乳娘,无法尽孝报答养育之恩,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乳山,让我守在乳娘的身边!”

  宋玉芳:意外惊喜,得偿夙愿

  

  2012年10月,青岛宋玉芳女士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报纸上看到胶东育儿所的报道,迫不及待地读完整篇文章,哽咽着给记者打来电话:“我也是在育儿所长大的孩子……”

  1945年,出生才三个月的宋玉芳进入育儿所,三年后,一个月大的妹妹宋玉芝也来到育儿所,直到1953年,她们俩才被接回父母身边。自离开育儿所,宋玉芳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育儿所阿姨和老师们,育儿所的一草一木,儿时点滴印象都深深地刻在她们的心里。

  根据媒体提供的线索,宋玉芳和妹妹宋玉芝回到了阔别60多年的家乡乳山,登门拜访了乳娘肖国英、姜明真的后人,并到乳娘坟前祭拜。两位老人在乳娘坟头声泪俱下,长跪不起:“娘,闺女来晚了,闺女不孝,到今天才回来看您”。儿时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重现,泪水随着感情的释放而尽情流淌。“娘,我们带您回家。”两位老人轻轻地从乳娘的坟前取走一捧黄土,她要把“母亲”带回家,永远留在身边。

  相约乳山,寻亲圆梦

  这幅照片是6位来自全国各地寻亲的乳儿合影。

  2015年中秋节到来之际,六位当年育儿所的孩子,相约重回魂牵梦萦的乳山,看望当年胶东育儿所保育员王占梅,感谢抚育之恩。

  一见到王占梅时,埋藏多年的思念之情瞬间释放,花甲的老人们紧紧相拥,久久不能分离,激动的泪水流淌在每个人的脸上。宴席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当年的儿歌《摇篮曲》。“弟弟疲倦了,眼睛小,眼睛小,要睡觉。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我的小宝宝,安安稳稳睡一觉……”

  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仿佛把大家带到了60多年前育儿所的快乐时光,大家激动地说:“不知此生能否再相见,但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是最亲的兄弟姐妹,王姨您是最亲的娘。”李丽惠更是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出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都是革命的种子,胶东部队是我们共同的父母,胶东老区人民是我们共同的乳娘,胶东育儿所是我们共同的家。”  

  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包围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不得不为民族大义抛舍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当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秘密从普通百姓家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乳娘视乳儿如己出,待乳儿胜亲生,在日常照护中疼爱有加,在艰难困苦时呵护备至,在生死考验前挺身而出。

  她们,有的忍痛舍弃亲子保乳儿,有的落入敌掌全力护乳儿,有的在深山雪夜以体温暖乳儿,有的严冬破冰寻鱼哺乳儿,有的舍命献血救乳儿……“人在孩子就在”是她们的庄重承诺,舍命护孩子始终是她们的无悔选择。

  因为战时紧迫,胶东育儿所先后在乳山的东凤凰崖村、田家村、马石店村等多地落脚。尽管日寇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的残酷扫荡,尤其是“马石山惨案”,造成了胶东军民的重大伤亡,但育儿所的孩子却在工作人员、乳母和人民群众的严密保护下,无一损失。

  乳娘这个词,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久远。但红色乳娘朴实的至真大爱,让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乳娘的人性光辉,依然照耀你我……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