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庙子镇:乡村振兴正当时
威海临港经济术开发区草庙子镇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
奋进·优秀企业家访谈
为弘扬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神,展现乳山部分重点企业和企
-
最是精神动人心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23日晚上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
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记威海市中医院郭刚恒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19-09-16 09:03:00
郭刚恒在门源县工作时照片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9月16日讯 (记者 程永生 通讯员 张萌达) 从山东威海到青海门源有多远?地图上直线距离2266公里,开车需要27小时。2016年7月25日,50岁的郭刚恒怀揣着威海人民的深厚情谊,肩负着领导与家人的嘱托,背起行囊毅然踏上了高原——海拔近3000米的青海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1102天后的“今天”:2019年8月1日,郭刚恒在海北州门源县,挥洒了热情、汗水与智慧,圆满完成援青医疗任务,载誉归来。
2200多公里漫漫长路,1100多个日日夜夜,19000余位治愈患者。郭刚恒,来自威海市中医院的一名医师,在对青海省门源县连续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书写了一个个医疗援青的精彩故事。
郭刚恒收到患者锦旗
发挥专长 无私奉献显担当
郭刚恒,山东省援青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医学硕士、山东省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援青期间任门源县中医院副院长,现任威海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他199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多年,曾在多家省级医院进修学习,担任高校教学任务,且对消化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高超的医术。
2016年7月,郭刚恒积极响应山东省对口援助青海海北的号召,来到海拔近3000米的门源,开始了他的医疗援青工作。
“门源地区是肝胆脾胃病的多发地区,跟这里的饮食、水土、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作为长期从事消化科领域的医生,我来到这里想做的就是把门源的诊疗技术提上去,让当地百姓不出门源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郭刚恒回忆起到门源的初衷,眼神中依然流露出他对门源百姓的仁爱之情。
谈起当初来青海的一些趣事,郭刚恒自己都笑了,“当时对青海很陌生,只知道在青藏高原上,更不知门源在何处,为此做了不少‘精心’的准备,光袜子就买了30双。”青海在郭刚恒眼里是一片神秘又神奇的土地。来门源后他才知道,这里不光有雪山草地马牛羊,还有百里油菜花海,有大楼,有高铁。“特别是这里的老百姓,非常朴实善良,让人总有一股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冲动。”
初到门源,郭刚恒就面临着因高原低压、缺氧所导致的头痛、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缺氧晚上睡不着,气候干燥早晨刷牙时嘴唇出血。”郭刚恒向记者回忆起刚到门源的身体不适,但这些困难没有改变他的选择。“这里的人民朴实,威海援青干部组对大家的生活工作很关心很照顾,在这里有在家的感觉,很快就适应了。”
在克服高寒缺氧、饮食习惯和语言障碍等多重困难后,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尽心尽力,是郭刚恒考虑最多的。为此,他连续走访当地的医院、乡镇卫生院展开调研。在了解到门源地区胃肠病高发,而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时,郭刚恒决定利用自身消化科专业的优势,协助门源县中医院建设了重点科室——脾胃病科。专门设立消化科,对县级中医院发展是好机遇,也是个挑战。面对人手不够、办公场地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薄弱等问题,郭刚恒带领几名助手,利用现有医疗设备迎难而上。
郭刚恒参与社区义诊
科室成立后,“来自山东的脾胃病专家”成了门源县中医院的金字招牌,当地的老百姓慕名来到门源县中医院,在郭刚恒的脾胃病科门口排起了长队,西宁、祁连、刚察的患者,甚至远在新疆、西藏的患者也慕名来到门源找到他。郭刚恒每天要接诊的病号多达100余人次。
“师傅不但医术高超,高尚的医德更让我敬佩,有时一天接诊一百多个病人,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他都是耐心对待,没有一丝不乐意。”郭刚恒在医院的徒弟、助手李赟敬佩地说。
郭刚恒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口碑。今年的7月底,得知郭刚恒要将启程返回故乡,门源百姓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赶来送别,很多牧民从乡下赶到了医院,他们把亲手缝制的鞋垫送给了这位“山东好医生”。“收拾行李的时候,我数了数,大概有80多双鞋垫,都是门源的百姓送的,舍不得丢下,我全带回来了。”说起返程时的依依不舍,郭刚恒的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郭刚恒在门诊为病人看病
授之以渔 三年援青心无悔
作为援青医疗干部,郭刚恒想的是不仅要在援青期间要多看病人,还要发挥援青医疗专家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给当地留下长久性的人才,山东第三批援青干部的创新的提出了一对一的“师徒制”,医疗专家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对徒弟也会悉心教导,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在门源县中医院,成立了“郭刚恒名医工作室”,郭刚恒先后培养了4名脾胃病专业医生,他把自己比较成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以此来提高当地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
为了让“传帮带”工作扎实有效,在为期一年半的援青任务结束时,郭刚恒主动提出申请留在青海,继续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用他质朴的行动守护着作为一名医生的初心。三年援青医疗即将期满,郭刚恒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以前留下的病历处方,编写了两本医书,供当地医务人员使用,他的好医德好医风,被海北州评为海北州优秀引进“拔尖人才”。
在门源县精准扶贫及万名医生下乡义诊活动中,郭刚恒以身作则,带领门源中医院骨干医生深入乡村,为病患送去温暖。
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郭刚恒用威海市中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医院管理和运行模式提出建议,将各科门诊医师和住院医师统一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解决了医院收住病人脱节问题。
在做好县中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郭刚恒还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给群众做基础检查,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医疗服务。在郭刚恒的带领下,门源县中医院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讲座、课题研究,给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郭刚恒查房询问患者病情
妙手仁心 谱写大爱无疆
家住门源县西滩乡西马场村的小雪(化名)是1型糖尿病患者,父亲因罹患风湿、肝病已经离世,父亲住院期间巨大的花销让家里负债累累。家里所有的支出仅靠母亲当护林员每月1200元的工资支撑。作为医生,郭刚恒深知1型糖尿病的严重性,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小雪承受的痛苦感到心疼。2018年12月,郭刚恒拿出了自己的3万元钱给小雪配备了一个胰岛素泵,并亲自为她调试安装。小雪奶奶热泪盈眶,颤抖着握住郭刚恒的手,泣不成声,哽咽的连声说着“谢谢”。
“郭院长身怀绝技,更难得的是他有一副菩萨心肠……”海北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尹红博这样评价郭刚恒。在门源的三年里,郭刚恒只在春节的时候回过家,其余时间,他一直留在门源,因为那里的老百姓更需要他。
2018年9月的一天,一位13岁的男孩因癫痫发作被送到门源县中医院,郭刚恒接诊后用中医疗法治疗,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男孩的癫痫病再没复发。一位20多岁的甲亢患者慕名找到郭刚恒,“当时患者因甲亢导致体重不足100斤,同时又经常心慌出虚汗,只能靠家人照顾。”在郭刚恒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成功康复后经营起了饭店。一次青石嘴镇的一位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因患者无法去医院就诊,郭刚恒便冒着风雪,出诊到六十里外的患者家。临别的前夕,郭刚恒又治愈了一位慢阻肺患者,回到威海,他还继续跟患者交流着康复情况……
在门源的三年,郭刚恒先后治愈过的患者近19000人。为了照顾边远地区的百姓,他常常顾不上吃饭,坚持要看完病号。一次,郭刚恒过生日,而那一天他接诊了95个病号,“这样的生日很有意义。”郭刚恒说。2017年,郭刚恒唯一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妻子打来电话说模拟考试不理想,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刚恒虽然内心很焦急,却安慰妻子说不要紧,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回忆往事,这个不轻易动感情的汉子眼圈也微微有些发红。
援青三年,郭刚恒用自己的艰苦工作换来了百姓的认可、援青工作组的称赞和当地政府的表彰。2017年,郭刚恒被评为“五个海北建设”先进个人,2018年,他又被评为海北州柔性引进人才,是海北仅有的两位引进人才之一。他还多次被山东援青管理组授予援青先进个人,他的事迹被《青海日报》《青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如今,在门源提起郭刚恒的名字,当地无人不晓。“援青工作既要做沟通交流的桥梁,又要做好两地友谊的使者。我是医务工作者,想方设法解除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树立信心是我的责任所在。作为山东援青干部人才,我们有义务将山东人的情谊留在青海的大地上”。郭刚恒说。
历时三年的援青历程在郭刚恒眼里,是生活的积淀,是人生的历练,更是内心世界的升华。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援青医生,这个称呼,这种身份,这份荣誉,不仅仅存在于这三年,还会伴随他的一生。
郭刚恒走访到患者家中
延伸阅读
按照党中央关于对口支援的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自“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加大卫生援青帮扶力度,确定了“解决群众困难、发展医疗事业、助力健康海北”的工作目标,强化“组团式”帮扶,建立完善导师培养机制,实施“三个一”工程(每位支医专家要做好三项工作:建一个品牌科室,帮一个重点专业,带一批骨干人才),实现了卫生援青四个转变(变异地帮扶为实地帮扶、短期帮扶为长期帮扶、间断帮扶为持续帮扶、零散帮扶为系统“组团式”帮扶),在项目投资、规划建设、智力帮扶以及交流交往交融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项帮扶政策措施顺利实施。近三年来,山东专家累计带徒90人,新建品牌科室8个,帮扶重点专业25个,带动了受帮扶医院的整体发展,提升了全州医疗服务能力,真正服务当地群众,惠及民生。山东医生也被海北各族群众亲切的称为高原上的“桑杰曼拉”。
威海市中医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完成对外医疗支援工作义不容辞。近年来,随着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对外医疗支援工作也在广泛开展。医院相继派遣谭元杰、郭刚恒、陶灿3名专家到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刘国栋、张翔昱2名专家到贵州省剑河县民族中医院开展支援工作。
在完成支医任务中,参与援助的威海市中医院医生骨干们均能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将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理念带给援助地,从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展示出了威海市中医院人的精神品质,由于工作突出,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