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文登:一个饽饽改变一位农妇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19-10-23 16:41:00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10月23日讯 (见习记者 刘影) 10月23日,在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港南村,比秋收田里更忙碌的便是村里的花饽饽加工厂,面团在一双双巧手中翩翩起舞,塑型、醒发、蒸熟,车间一派忙碌。

  “现在我们在做的是十二生肖。”工人姚辛贞一边说,一边忙活手里的面团,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做好了。

  在文登,泽库镇的花饽饽以劲道醇香著称,2018年,港南村委为延续村里传统民间制作工艺,筹资建设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花饽饽食品加工厂,组织妇女从事花饽饽的研发、加工与销售。

  “我们花饽饽的配方是取自港南村村民的,按照村里最传统的制作手法,由本村村民制作。”厂负责人王国荣说道。

  57岁的姚辛贞蒸得一手好饽饽。过去村民家有喜事,都会请她去帮忙。村里建起了工厂,姚辛贞兴奋地加入其中,由乡厨变为正规军。

  刚在厂里上班,这种时间 “规矩”的状态让姚辛贞很吃不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干了下来。“在工厂里还能跟着同事们交流各种技巧,这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姚辛贞说道。

  姚辛贞和其他姐妹们的手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她非常兴奋。“之前只是村里人说我蒸的大饽饽好吃,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大饽饽,我们虽然累,但是干得很有劲。”姚辛贞说道。

  更让姚辛贞感到震惊的是两个月挣了8000块钱,“我从来没有上过班,这是我自己赚的第一笔收入,做梦也想不到。”姚辛贞说。

  现在姚辛贞和家人习惯了这样的上班生活。“每天七点半上班,四点半下班,有时候会加班,离家也近,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赚钱,我很欣慰。”姚辛贞说道。

  目前,村里的饽饽工厂订单不断。从各家各户的锅灶蒸制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由普通面食变身为无限创意的花样面点。工厂定期还邀请专业的面点师傅给姚辛贞她们进行技术讲解,传授制作技艺。“跟着师傅,我们姐妹学习了更多的花饽饽制作工艺,感受到了制作乐趣,能够把咱老祖宗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姚辛贞说,将一种传统的美食赋予新的形式,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吃到最正宗的胶东花饽饽,感受胶东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把“小饽饽”做成“大事业”。

  小小的花饽饽,解决了港南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妇女致富增收,重要的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我们有责任赋予花饽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品尝花饽饽的同时,也喜欢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厂负责人王国荣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文登花饽饽产业不断成长壮大,这项文化遗产更是成为村民致富的“香饽饽”。文登花饽饽习俗和制作技艺在全区761个村居广泛传承,全区花饽饽生产企业12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

  2018年7月,文登区花饽饽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会长林淑萍介绍,现在文登花饽饽产业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3个、业户77家,年产值8000万以上,吸收带动起2000多名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2019年7月31日,由威海市文登区花饽饽协会提出的 “文登花饽饽”团体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实施,成为威海市首个行业团体标准。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的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文登花饽饽”。文登花饽饽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