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大众网记者 邓慧慧 丛溦 威海报道
初见孙娟律师,她给人的感觉便与其他律师截然不同。她的身上多了一份柔和与亲近,没有那种常见的职业疏离感。她的笑容温暖而真挚,眼神里既有着律师特有的坚定,又流露出对人的深切关怀。这份难能可贵的亲和力,让她在军人军属中赢得了极高的信任和尊重。作为山东丰鑫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孙娟不仅是一位专业素养过硬的律师,更是一位默默为军人军属撑起法律保护伞的守护者。
“是他们在抚慰我”
2016年3月,孙娟接手了一桩长达10年未解决的执行难案件。当事人张大叔,是一位因工伤导致高位截瘫的退伍老兵,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尽管官司胜诉,但建筑公司却迟迟不履行赔偿义务,让张大叔一家陷入了困境。
低矮的砖房、破旧的轮椅、四处晾晒的尿布、年逾九旬的老母亲正佝偻着身体给瘫痪的儿子喂饭……这一幕幕,让孙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当即决定,不收一分钱,也要帮张大叔讨回公道。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经过37天的不懈努力,孙娟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帮助张大叔拿到了17万元的赔偿款。当孙娟将赔偿款交到张大叔手中时,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一家人激动地向孙律师道谢。
“我们往往认为军人是一个坚强且强势的群体,但当他们面临诉讼问题时,也会显得束手无策。”谈及此,孙娟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正是这次偶然的经历,让我深入接触到军人及其家属这个特殊群体。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挚与淳朴。”她轻声说道,“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难题,不如说是他们那份深厚的情感在慰藉着我,给予我力量。”
自此,孙娟开始义务开展涉军维权业务。
“乐意、感恩、求之不得”
当被问及是什么情感促使她年复一年地坚持涉军服务时,孙娟用了三个词——“乐意、感恩、求之不得”
在多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孙娟深刻体会到军人是一个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尽管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但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往往显得无助和脆弱。
为此,孙娟召集了一些在相关领域比较擅长的律师,成立了普法宣传队,定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官兵解读法律热点问题。自2016年下半年起,他们先后为威海、烟台、青岛、东营、潍坊、滨州、日照等地区的近70家驻军单位、军队科研院所,开展义务讲座500余场次,覆盖军人、军属10万余人。
在讲起她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孙娟动情地说:“每一次看到他们因为我的帮助而露出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都感到无比欣慰。我们之间也不再是委托人和律师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把对方当作自己信赖的亲人。我感恩能够有机会为他们服务,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千千万万个孙律站起来”
生活中,孙娟十分热爱生活,喜欢喝茶、画画、瑜伽……“我们这行可能承载了很多负面,所以需要给自己找些出口去排解。”她说,“尽管法律服务业务,尤其是维权工作充满艰辛,但我的内心始终坚定!这份工作不仅让我感受到职业的价值,更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使命感,支撑着她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未来,孙娟律师希望不再只是她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通过更多平台,将这种坚定与热爱孵化复制成众多如她一般的律师。她期待更多的法律人能够加入到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的队伍中来,随时响应军人军属的法律需求,第一时间奔赴并提供帮助。她说:“军人守护着国家的安宁,而我们要守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只有汇聚更多的力量,才能让更多的军人军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社会的支持。”
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众智之所为,无不成。正是这份对军人军属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承诺,让孙娟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的事业中。她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架起了一座连接法律与军营的桥梁,为军人军属撑起了一片法律的晴空。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