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美男
“这个书法课程,我上了将近10个课时,不仅没花钱,还从中学到了不少书法技巧。”孙女士在结束了当天公益培训课程后,对威海临港区整合文化资源推动青年文明文化建设的工作点赞。
今年以来,临港区结合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深入观察青年在就业创业、居住环境、青年文化生活、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真实感受,临港区社会工作部积极对接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友好型城区配套环境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推动青年文明文化体育建设,在青年群体中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技能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项活动,不断促进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像孙女士学习的书法课程,我们还依托临港文化中心和尼山书院,持续推进各类文化惠青年活动,目前大约开展了1500课时的公益培训课程。”临港区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春心向党,奋进正当时。临港区大力推进志愿“青”骑兵计划的实施,目前,已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的青年志愿队伍——临港区文化文艺服务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引导辖区青少年开展图书志愿活动、礼享临港、文化进基层等志愿服务。与此同时,临港区还组织青年在临港文化中心,以“阳光共成长,文化‘临’距离”为主题,组建了一支具备完善组织架构、详细工作制度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
在整合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联合各个社区、学校,在草庙子记忆馆、毛泽东像章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街区历史、我的家园-亲子手工、小小讲解员、红色故事汇——绘本精读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
志愿者队伍还通过各种课程活动,帮助回迁子女快速融入街道及社区,改善青少年儿童文艺活动无组织的分散状态,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积极促使辖区内信息有效流通,带领流动儿童走出去,累计链接师资7人,直接受益人次达到879人次,间接受益人次达到1800多人次。
近年来,临港区不断释放硬件“红利”,吸引青年丰富体育文化生活。为帮助外来青年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临港区以“青年精神身体素养双提升”为中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项目场地及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升级改造了临港区体育运动公园、林泉河文化体育公园2个主题公园,完善了新芽广场、蔄山镇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健身场地,进一步加强了村、社区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开展更加适合青年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让青年感受到“生活在临港很幸福”,为增强青年身体素养提供硬件条件,高质量推动青年体育服务。
“我们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还能够培养其建立良好的体育道德,从而达到知识、精神、身体、理想与人格的协调统一,促使我得到全面发展。”每晚在临港区体育运动公园锻炼的居民陈先生说。
“我们将努力打造符合青年需求的‘艺术馆、博物馆集群’品牌,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结合临港区体育运动公园建设,加入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的设计施工,为青年打造良好的生活发展环境。”临港区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姜凌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