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湖:为患者康复之路按下“快进键”

2023-01-12 11:10:01 来源: 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

  一提到康复科,总让人联想到残疾或是偏瘫的患者在做康复治疗,这里像是一个意外收集地,脑梗、心梗、车祸……这些被“意外”击中的人们在此聚集。

  走进威海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于广湖正在指导治疗师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吐字、迈开双腿。这里更像是患者的重生之地,这里饱含治愈、坚强和希望,他们因为康复治疗,命运被“改写”,重获新生。

  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有质量地活着,是于广湖为之奋斗的目标。从医20年,他在岗位上倾注爱心,洒下汗水,收获着作为医者的幸福。

  神经内科医生“改行”做康复

  立冬后的清晨,清冷的空气中透着一丝寒意,于广湖早早地来到位于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三楼的治疗室内,他亲切地和科室的患者打招呼,询问最近的恢复情况。从事康复医学15年,谁能想到,于广湖最初的选择却是神经内科。2002年,本科毕业的于广湖被分配到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每天参与患者治疗和抢救,生活也算充实。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于广湖,性格跳脱,喜欢尝试有挑战的事情。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于广湖动了“转行”的念头。

  “老家邻村的李女士在家务农时突然意识不清,随之出现呕吐,便昏迷不醒。幸亏在几位好心邻居的帮助下,及时拨打了120。”想到患者送医时的情景,于广湖仍历历在目。

  虽然李女士经过三小时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偏瘫,出院时她的左侧肢体失去行动能力,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层层阴影。半年后的复查,李女士的状况让他内心五味杂陈。“骶尾部的皮肤状况溃烂严重,已露白骨,散发出阵阵刺鼻的腐臭味。我当时特意为患者安排在一楼走廊最尽头的病房,但是腐臭味弥漫着整个走廊,可想而知,患者本身要经受怎样的痛楚。”夜晚,于广湖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自己的初心本是救死扶伤,但看到李女士的遭遇,让于广湖彻底意识到:没有康复治疗参与的医疗是不完整的。他萌生了转科的念头,决定前往康复医学科深造。

  当时的家人都不理解于广湖的做法,纷纷劝他慎重,“康复医学科没什么前途,以你的条件完全可以在神经内科有更好的发展。”于广湖便和家人提起李女士的遭遇,“康复治疗和临床治疗同样重要,如果李女士抢救过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现在的她又是另一番模样。”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医者的责任不仅是让患者能够活着,还要活得有质量。

  用实际行动赢得患者认可

  2007年,威海市立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于广湖正式成为康复医学科的一员。那时在威海,大众对于“康复治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康复医学科能看病吗?”“康复治疗不就是医生帮忙按摩一下吗?”“医生给你推拿一下便要收取几十元,值当吗?”于广湖坦言,由于威海的康复治疗起步较晚,大部分民众对康复治疗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很多患者往往要等到功能障碍十分严重的时候才会到康复医学科就诊,但此时患者已经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遗留下伴随终身的残障或者是残疾。”于广湖遗憾地说。“科室要想获得认可,必须付出努力。”于广湖说,科室成立之初,他跟随第一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对需要康复的患者给予床旁指导训练,给予从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出院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011年,于广湖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跟随励建安教授系统学习康复知识,熟练掌握了Bobath技术(神经生理疗法)、Brunnstrom技术(运动治疗疗法),PNF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等。

  归来后,于广湖便参与手术之后或者危重抢救之后的床旁康复治疗。令于广湖欣喜的是,大众对于康复理念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意识逐渐在患者群体中传播。”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康复医学科会探讨疑难病例、开康复评估会、分享心得体会;收集患者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并反馈给患者。细节决定成败。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科室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技术和服务不断提升。

  一次意外,让马先生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脑卒中损伤后的偏瘫,让马先生一家人陷入了绝望。出院时,主治医生告诉家属,康复治疗可以尽早开始。考虑到康复治疗需要很长时间,马先生家属选择了威海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

  入院后,于广湖为马先生进行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步态分析评定、徒手肌力评定等全面的康复评定后,制定了个性化的翻身训练、坐站训练、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经过4个月的不间断治疗,马先生逐渐恢复自主生活能力。目前,他可以与他人正常交流、自行解决二便,偏瘫一侧关节活动较自如,手精细运动显著提升。看着马先生良好的康复状况,于广湖打心底里高兴,仿佛多年前的遗憾在此刻得以释怀。“父亲的康复我都看在眼里,于主任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是他,给了我父亲重启人生的希望。”马先生家属表示。

  “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医生要治病,还要疗心。年轻的孕妈高女士临产入住某医院,经剖宫产分娩,麻醉复苏后高女士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无法直立行走。这一结果如晴天霹雳,几乎让她崩溃。随后,高女士被家人送到威海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难以接受事实的高女士变得郁郁寡欢,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失去了求生的信心和勇气。看到高女士的情况,细心的于广湖立即让护士将房间内的尖锐物品收好。经过了解,于广湖得知高女士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便从亲情处入手开导她,努力让她重拾信心。同时,家人的支持,病房内很多身残志坚的病友都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在三个月内,高女士学会了如何从床上挪到轮椅,如何给自己换纸尿裤,如何自行导尿……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自理技巧后,高女士时常与于广湖分享自己的“进步”。

  意外、磨难之后是惊喜,是希望。振作后的高女士不仅能在家做家务,还参加了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凭借着这般耐心和爱心,于广湖成为众多患者的“贴心人”。他说,每当看到患者站起来,可以走路了,可以说话了,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学无止境,随后几年,于广湖又先后前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骨科康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A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神经水分离技术、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超声介导下肩关节注射技术等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

  每次进修学习,于广湖得到了诸多启发和收获,他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复技术不断进步,康复医学进入无限可能。现在,于广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采用现代康复理念设置专业治疗模式,结合传统中医中药康复手段,形成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言语、心肺康复治疗为特色的主流治疗模式。“于广湖”们以专业化服务水平帮助患者重拾康复的希望,重获生命的尊严。

初审编辑:宫正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