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渔业多牛?水产品产量、总收入连续38年稳居全国县级渔业首位!

2020-06-01 12:15:08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经过换鞋、清理异物、换装、消毒等多个环节,记者日前走进全国最大的金枪鱼生产基地——山东鑫发控股有限公司金枪鱼加工项目的鱼柳加工车间。几条流水线上,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活着,一条条从冷库输送来的金枪鱼在经过解冻、去脏、蒸煮、去皮、分解等程序后,再被检验、称重、真空包装,最终成为鱼柳成品。不久之后,它们会出现在全球10多个国家的餐桌上。

超低温冷冻的金枪鱼出冷库后,工人们要先对它们进行分拣。(记者 陶相银 摄)

  在威海市“2020年企业冲击新目标誓师动员大会”上,鑫发控股董事长王晓军掷地有声地说:“我们持续向食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海工装备等领域升级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作为市里确定的向50亿元目标冲刺的企业,我们确保今年经济总收入达到46亿元,到明年超额完成50亿元!”王晓军说得如此有底气,得益于鑫发24年来不断转型升级,而围绕金枪鱼串起的产业链条,则成为鑫发的一张最强“王牌”。

生产金枪鱼罐头(通讯员 杨志礼 摄)

  鑫发的远洋渔船遍布北太平洋、印度洋、东南天平洋、西南大西洋,金枪鱼是主要捕捞品种。过去囿于没有超低温捕捞船只等条件限制,捕获的金枪鱼不得不在海上低价出售,回运比例不足10%,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被国外企业把控。自2013年起,鑫发投资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蓝润金枪鱼加工项目,以此为核心向金枪鱼产业链两端延伸。在建设-60℃超低温深冷物流库、金枪鱼精深加工车间及配套设施的同时,鑫发在斯里兰卡设立了远洋捕捞及生产加工基地,建造大量国内最先进的远洋渔船和超低温冷冻运输船,打造出一支当时胶东半岛最大、最先进的远洋渔业船队。

生产金枪鱼罐头(通讯员 杨志礼 摄)

  鑫发近年来持续向金枪鱼精深加工的“专、精”发力。“每吨金枪鱼可产生200公斤左右的鱼骨,这些鱼骨可提炼出4公斤左右的胶原蛋白肽粉,价值约2万元,若是继而再生产成面膜,市场价蹿升至6万至8万元。” 鑫发控股总裁办副部长祁晓静说,“我们正在建设鑫发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不仅能全面提升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加工品质,还将采用最先进的酶解技术,对加工辅料进行生物提纯,实现综合利用。”

在金枪鱼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加工金枪鱼。(通讯员 杨志礼 摄)

  鑫发的发展历程在荣成渔业企业中很有代表性。鑫发控股的前身是荣成鑫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先搞冷藏,后来有了自己的几艘渔船搞近海捕捞,随着企业规模做大,搞起了海产品加工,在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大环境下,鑫发又开始涉足远洋捕捞。毋庸讳言,鑫发多年的发展还是走的资源依赖型老路——近海有鱼在近海捞,近海鱼没有了就到远海捞;水产品加工也只是切腌蒸煮晒等简单的物理变化,缺少更为高级的化学变化。

在金枪鱼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加工金枪鱼。(通讯员 杨志礼 摄)

  一段时期以来,荣成渔业在产业链低端徘徊不进。为了让跟多类似鑫发一样的渔业企业摆脱资源依赖型的老路,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荣成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和开放活海等五个导向,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提升,从简单的捕捞养殖到精深加工、休闲渔业、高端制造、港口物流、国际贸易及各类新兴业态齐头并进。自1982年算起,荣成水产品产量、总收入已连续38年稳坐全国县级渔业“第一把交椅”。

在鱼柳加工车间,工人们分解鱼柳。(记者 陶相银 摄)

  目前,荣成以厚植“四个优势”为抓手,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灿烂前景。

在鱼柳加工车间,工人们分解鱼柳。(记者 陶相银 摄)

  荣成以国家海洋科技园区为阵地,厚植海洋科技优势,提升海洋高新园功能,打造一体化产业创新载体,引进鲁东大学特医食品研究中心,着力突破海带生物技术,提高海带产业国内主导地位;以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龙头,厚植远洋捕捞优势,完善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完成35万吨冷链物流园建设,沙窝岛中心渔港正式投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产品加工和贸易集散地,远洋渔业回运加工比例超过75%;以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为平台,厚植海洋市场品牌优势,建设“荣成海鲜”旗舰店和体验店,做好荣成海鲜价格指数的采集发布,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海洋商品集散交易中心;以打造中国最美岸线为目标,厚植海洋生态优势,编制近海海岸带修复整治规划,用三年时间新建滨海步道179公里,同步配套房车露营地、高品质酒店、特色民宿、餐饮等设施,新增3处省级、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加快休闲渔业与研学旅游、渔家民宿、赛事经济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荣成样板”。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李钟芸 卞红波 栾虹 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苏凯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