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铸就师德的丰碑 ——记35中杨象义老师

2020-10-26 17:03:2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杨象义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3年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执着追求。多年来杨象义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当过班主任,做过教研组长,教了多年的毕业班。现年55岁的他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真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真实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重新树立信心。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父爱。

  细心悉心,亦师亦友

  每天清晨他都早早的到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句小小的鼓励“你的基础不错”“其实你很棒!”……让失去自信的孩子再次树立信心;一声轻轻的问候“早饭吃了吗?”“病好些了吗?”已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学会关爱别人;当学生之间有了小摩擦,他会细心询问、公平处理,努力去打开他们的心结;当学生有厌学情绪,他则耐心加以疏导,及时找出厌学的根源,从而让学生打消厌学的念头;学生生病或家中遭遇了不幸,他会真诚地付出关爱,让他们时时沐浴着友爱的阳光,处处感受着师爱的温暖;每天晚上别人都放学了他还没走,在办公室梳理一下一天的工作,找出一天中学生好的一面和不足之处,第二天早点进行表扬和批评。今年又是一个特殊的寒假有很多外地的孩子回家过年,赶上疫情又不能及时回来,他就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沟通,后来外地学生回来了,但是在家隔离不能出家门,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用书,杨老师冒着大雨一个一个为孩子们送书到家门口……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愿意对他敞开心扉,真正把他当作朋友。学生都亲切地叫他“老杨老师”。

  良心爱心,师德师范

  杨老师常说:“我们教师的肩上有一副沉甸甸的责任,它让我明确使命,让我时刻装着良心和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是啊,在讲求公德,崇尚师德的今天,我们需要这份纯真,更祈盼这种由纯真带来的人性的升华!正是这样,杨老师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准绳,他用自己的言行做好了同行的典范,确保了所在集体师德的良好形象。

  杨老师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作为教师,他说:“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关爱学生。”杨老师曾用他的关怀,让学生走出低谷,迈向康庄。记得前几年有个学生叫晓亮,这个孩子很聪明,但就是爱上网吧玩游戏,有时都一宿不回家,白天上学昏昏欲睡,上课没精神,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都没法管了,无奈之下就去找杨老师。杨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地给他讲道理,叫他明白玩游戏的危害性。通过一个多月的跟踪教育,晓亮渐渐地不再贪恋网游,又通过一阶段的拼搏,他终于考上高中,现在发展得不错。杨老师还曾用他的爱心,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为了关爱和转变学困生,他总是多一些鼓励和奖励。他经常自己掏钱给学困生买学习用品、买饭等等,这些成了学校的美谈。很多学困生在他细心的关爱下成了他的知心朋友。班上的学生无论大小事情,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困难,还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都喜欢找杨老师说。他的真诚、宽容和坦诚,赢得了学生的心。他还因势利导,在学生中把爱心传递。同学们困难之际的相濡以沫,孝敬长辈,尊老爱老,自发的组织去敬老院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等等。

  勤钻苦研,成绩斐然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因此他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识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课前,他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他的每一堂课都要经过精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准备教具、学具,才放到学生的课堂中。课堂上,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杨老师的数学课,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业很少,但他会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好。有时他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他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他的课堂学生从不迟到,都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作业从不拖拉……学生总会说:“杨老师的课我们喜欢,上得轻松自如!”

  多年来,杨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他在山东省第四届学法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浅谈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文荣获一等奖。他用满腔的热情关爱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是他所选,忠诚于教育事业,是他的目标。(通讯员 李寒怡 张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苏凯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