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威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万标箱 二突堤围堰工程同步启动

2020-12-23 09:37:1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胡亚茹 通讯员 王丽萍 威海报道

  12月22日,山东港口威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万标箱暨二突堤围堰工程启动仪式在威海港青威集装箱码头举行,随着挂有“山东港口威海港第一百万标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装到“新隆运86”轮上,标志着威海港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性突破了百万标箱大关。

  这是山东港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效,也是山东港口深化与威海市战略合作、以港产城融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兑现“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的成功实践,彰显了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红利不断释放,推动威海港集装箱业务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山东港口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出席活动。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闫剑波,山东港口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分别致辞。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亮主持仪式。威海市领导王学文、高旭光,市直部门有关领导,口岸单位及客户代表,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威海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连伟亮等领导及职工代表参加活动。

  自去年组建以来,山东港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殷切嘱托,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加快整合、融合、耦合,改革、发展、谋划未来齐头并进。特别是今年应对疫情冲击,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面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山东港口旗下各港口按照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协同发展思路,互相支持,齐头并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威海港于1918年开埠,已历经百年沧桑。1990年,中韩间第一条海上航线“威海—仁川”航线在威海港开通,成为威海港“集装箱运输”元年,当年完成箱量584标箱。回顾历史,威海港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用了82年;突破10万标箱,用了14年;从10万到50万标箱,用了8年;从50万到80万标箱,用了7年。

  一体化改革后,作为山东港口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威海港借力山东港口的更高平台和更丰富资源、网络,与各港口握指成拳、融为一体,向航线开发、陆港造箱、港口整合、业态创新、链条延伸、海铁联运要增量,先后增开10条航线、开通2条班列,集装箱量同比增幅超过20%,仅用短短1年就将80万标箱提升至100万标箱,成为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闫剑波在致辞中说,威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万标箱,是威海市与山东港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成果,也是威海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兴港强市的重大体现,进一步坚定了威海与山东港口持续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威海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山东港口的发展,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连手打造四港联动引领区,推动港口多元化、多业态融合发展。

  李奉利在致辞中说,100万标箱的历史性突破及二突堤围堰工程的启动开启了崭新征程。山东港口将充分发挥港口基础性、枢纽性作用,抢抓RCEP协定签署政策红利、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加快构建“端到端”供应链服务体系,把港口的枢纽作用、平台功能发挥得更加全面、更加充分、更加有力,以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为载体,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服务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连伟亮代表威海港干部职工表态,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让威海港资源更多、空间更大、整体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实现了“百万标箱”的历史性跨越。下一步,威海港将加快高质量发展,力争2021年完成集装箱120万标箱,“十四五”末突破300万标箱大关,为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此次启动的二突堤围堰工程是威海港二突堤工程的子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建设周期两年,完工后将用于威海港后续10万吨级航道扩建和港池拓深,为未来威海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基础保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