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再创新局面

2020-12-23 16:06: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亭如 威海报道

  12月23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吕仁静,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精致城市建设科科长梁晓东介绍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提问。

  精当规划,发展空间延伸拓展

  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到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8.72%和60.12%。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综合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

  精美设计,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出台第一部地方实体法规《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编制了《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制定了城市风貌保护名录,建立城市风貌保护体系,保持“大山海、小珠链”总体风貌。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四代城市设计,实现中心城区16个管理片区、63个管理单元的城市设计全覆盖,建成新威附路、韩乐坊、生肖街等一批新地标。

  精心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以开展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启动了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特色海滨景观。编制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小游园等精致建设标准,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上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产品。

  打造环翠区卫城片区、经区韩乐坊片区2个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开展绿道步道、口袋公园等示范项目建设,累计打造8个系列、68个示范项目。

  精细管理,治理模式创新突破

  获得地方立法权,出台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规章。入围全国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创造性提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模式,成立实体化的市、县、镇三级网格化治理中心。划分城市、农村、企业、园区等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坚持智慧化建设,启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搭建“城市大脑”平台。同时建立“啄木鸟”问题反映机制,开发上线了城管“市民通”APP,市民可一随时随地反应城市管理方面问题,推动精致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精准服务,民生温度不断提高

  出台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的标准班额,完善社保基金市级统筹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降低困难群众认定标准,将更多边缘群体纳入保障范围。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

  实施了21条瓶颈路打通工程、21个停车场项目,改造170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6部,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105处,新建改造公厕69座,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194处,改造提升15处菜市场,建设运营45处“社区食堂”,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

  精明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积极的生态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个城市”。积极开展化解城市成长“烦恼”的“四部曲”,解决办证难14.8万套,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98个,建立了40个地块、总面积1.9万亩的低效用地规划整治项目库,开展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排查解决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等问题860件。全力解决城市长远发展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六水共治”,推动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文莱高速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亭如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