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苏凯南
责任编辑:王陆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小禾 威海报道
有站无亭的“淋雨台”改造成“遮风挡雨”的候车亭,电子站牌实时显示公交车辆当前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站牌设置有内含车辆信息的二维码供乘客扫描……7月14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崮山枢纽站、海南路停保场、华夏路山海城首末站,看“双城联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家住附近,每天早上六点乘坐107路公交车赶早市,卖些自家种的蔬菜。”乘客李女士告诉记者,“崮山枢纽站建成之后,公交车空间更大了,候车亭更美了。”据了解,崮山枢纽站建成后,启动优化调整崮山、泊于区域公交线路,李女士乘坐的107路公交车由原8.4米公交车更换为10.3米车型,在早高峰增设1辆加班车和3班区间车。
“去年以前,崮山镇没有公交始发站,附近村民候车环境较差、等车时间较长,崮山镇同周边地区联系比较弱。”威海市公交集团运营中心副主任刘力铭介绍道,此次,结合威海市公交都市创建规划,建设了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崮山枢纽站,“设计开通了崮山枢纽站至威高广场直达中心区的K112大站快线,将112调整为由崮山枢纽站至威海站,同时开通崮山内循环线,连接各村至镇驻地,有效扩大线网覆盖面,形成了快线—普线—微线的运营网络。线路功能明晰、衔接顺畅,满足了居民直达中心区和镇域内的出行需求。”
“崮山镇域现设有112路(崮山枢纽站-威海站)、K112路(崮山枢纽站—威高广场)、崮山内循环3条线路始发,107路(泊于—小商品枢纽站)、K7路(市委党校—威高花园)途经,共配车31辆,线路运营时间从早上5点40分到晚上7点15分,日均运行129个班次,日均客运量1万余人次。”刘力铭告诉记者,在班次设置上,结合居民出行的时间规律,实现内循环线与普线、快线无缝衔接,并推出站内免费换乘措施,为镇域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海南路停保场面积约24000平方米,设有停车区、加气区、调度维护区共三个功能区,沿场地东侧自北向南分别设置加气站、停保车间和生产调度楼,场地周边设置 97个停车位,场地有安全、宽敞、视野开阔的进出口和通道;华夏山海城枢纽站面积约1300平方米,设计开通了华夏城首末站至威高广场直达中心区的K50大站快线,将35路首末站调整至华夏山海城站,满足华夏山海城区域乘客至经区出行以及至青岛路换乘的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场站设施是公共汽电车运营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公共汽车线网调整优化的设施保障,并最终关系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威海市一直高度重视公交场站的建设,采用政府建设、企业自建及与其它企业、乡镇政府合建等多种形式,解决公交场站建设问题。在公交都市创建期间,威海市新建20座公交场站,其中,改扩建3座综合客运枢纽,新建5座公交枢纽站、2座停保场和10座公交首末站,基本形成覆盖广泛、换乘便捷、布局合理的多层次公交场站布局,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100%。
初审编辑:苏凯南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