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王陆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振铭 李钊铭 威海报道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化、创意类、生活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生活,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和消费选择,“手造”也成为一个热词。11月22日上午,“山东手造·威海中心”启用仪式在威海民俗文化邨举行。活动现场,“山东手造·威海中心”这一威海手造产业新平台首次公开亮相。
今年年初,山东省召开“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视频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产业,推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威海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今年4月份威海市直九部门联合下发《“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贯彻省委宣传部工作要求,依托威海丰富的非遗和手造资源,通过创意转化,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培育手造产业,打造“山东手造”威海好品区域品牌,推动威海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手造·威海中心”的落成,是威海落实“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的重要标志性工作,也是威海发展威海手造产业的重要平台。
走进“山东手造·威海中心”,参观者瞬间就被浓厚的艺术气息感染。造型别致的展馆处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这里涵盖一核、五馆、N坊三大特色版块,核心区——威海好品汇位于“吉祥里”院落,分为上下两层,内设七大展示区。大家熟悉的锡镶、鲁绣、鱼拓、船模、剪纸、锔艺、华服等具有代表性的威海特色手造产品已经入驻,各大展厅内,花饽饽、西洋参、无花果、绿茶、牡蛎、钓具等威海地标类手造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截至目前,有近百家企业商家和非遗传承人的近200类、上千款产品入驻中心。
展厅内,不少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或讲解非遗技艺,吸引参观者驻足观赏。在威海锡镶展厅内,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锡镶工艺品深深攫住了大家的目光。“锡镶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已经不仅仅具有观赏性而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具,像我们今天展示的就有茶具、花瓶、摆件等日常家居用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站在产品展示架旁,威海金镶玉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威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杜龙池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威海锡镶的发展历史。
发源于环翠的威海锡镶,产品融入了许多环翠特色元素,仔细观察时会发现,幸福门、刘公岛等环翠特色地标已经与锡镶工艺品完美结合。“我们入驻中心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得以更好地发展,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并了解这项非遗技艺,并通过我们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威海手造技艺发展壮大。”杜龙池表示,希望可以在中心这一平台与更多手艺人汇聚发展合力,一同推动威海手造发扬光大。
在山花地毯的产品展厅,一张色彩斑斓的挂毯格外亮眼。挂毯中有一个状似漩涡又似混沌初开的抽象图案,还具有立体浮雕效果,造型别致,十分精美。山花地毯市场部经理李龙介绍说,这幅作品名为《无限》,中间的图案再现了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的景象,象征了日出东方时万物无限生长。“像这样一幅手织地毯,制作起来非常不易。先由200多人的设计团队从大自然收集灵感,形成图案绘到画稿上,再由专门的手织地毯匠人精心编造而成。”
作为土生土长的环翠企业,多年来,山花地毯始终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入驻中心正是希望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的威海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让他们业余时间过来走走看看,更加关注我们威海的特色传统技艺。”李龙说,生于环翠,长于环翠,更有义务反哺环翠。
“山东手造·威海中心”不仅具有文化交流、文创展示、科普研学等功能,更是融“手造体验、产品售卖、电商直播、孵化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的建立本就是为了推动威海文化新业态发展,将紧密围绕‘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市场化发展思路,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要运营方向,侧重使用‘社交媒体+电商’的手段,在保护好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坚持‘两创’理念,不断挖掘和开发符合市场要素及现代审美的‘威海新国货’。”“山东手造·威海中心”非遗科博馆馆长、威海民俗文化邨业务经理吴涛表示,将在产品运营和营销过程中,培育上下游企业,打造威海手造产品产业链,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为企业服务、为百姓造福。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