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砚时评 | 去威海,赶一场胶东味儿的“黄河大集”

2023-01-18 17:03: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 金文馨

  近日,“黄河大集”屡屡登上热搜,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引来全网艳羡。在威海,带有地道胶东味儿的“黄河大集”更是能轻易的一呼百应,一提起来满满的都是“欢气”“喜级”,是老少的心头好。

  一个“赶”字,是按捺不住的期待之情;一个“集”字,汇聚了万语千言。那么,大集究竟为何如此有吸引力?

  赶大集,赶的是一份“热闹”。红灯笼高高挂起,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现捞现逮!”“新鲜的蔬菜,快来茫茫!”“砂糖橘不甜不要钱哩!”锣鼓秧歌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笑闹声不绝于耳。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刘兴洲 摄

  胶东的年集“海味儿十足”,对于靠海吃海的威海人来说,海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灵魂。肥美的海蛎子、胖嘟嘟的海参、鳞光闪闪的鲅鱼、鲜活的海蟹爬虾、五颜六色的花蛤扇贝……星罗棋布的摊点让人目不暇接。海鲜还有说头,整鱼寓意完美富裕,切块的炸鱼寓意岁岁有余,对虾寓意节节高升,海参鲍鱼寓意吉祥平安。集市上还有惟妙惟肖的花饽饽——大枣饽饽寓意早发,开口饽饽寓意笑口常开,葫芦饽饽寓意福禄。年节时蒸,来年日子“蒸蒸日上”。

  赶大集,赶的是一种“实在”。有网友说“山东的食物都是超大号,山东人都是超级好客版。”热情好客是山东人的名片,诚实守信是生意人的根本。在山东赶大集,没有华丽繁复的包装,一眼就可以看到产品品质。摊主见到熟客热情招呼,做的都不是“一锤子买卖”。称一兜新鲜蔬果,再搭送几头葱蒜。舀一碗美味羊汤,堆得满满当当溢出碗沿。价格亲切,最后付钱时候,还会大大方方抹个零,吆喝着下次再来。

崔文红 摄

刘兴洲 摄

  赶大集,赶的是一缕“乡愁”。穿行其中,处处弥漫着淡干鱼的鲜香、糖瓜和地瓜干的甜蜜,这些都是难忘的儿时味道。很多人赶集,不仅是为了采购物美价廉的商品,更为了听一句久违的乡音,和亲友打个照面互道安好。

  小时候赶集是一种期盼,长大后是一种温情。百姓拎在手上的大包小包,是心中沉甸甸的“获得感”。人们在升腾的烟火气中,撬动刻在血脉中的记忆。

  厚重的传统底蕴和质朴的乡土情节在大集延续,与此同时,大集也在悄然向现代化、人性化变迁。放眼望去,泥泞小道变成了宽阔柏油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成为过去时。杂乱的摊位变得有分区规划,各色摊位前摆放着二维码。乡村医生义诊、普法和安全宣传、书法家现场写春联……淳朴的乡风,时代的新风,共同绘就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

  2023年伊始,山东省隆重推出“黄河大集”,辐射全省的品牌活动陆续开启。

  除了在大集上汇集“山东好品”优质产品,助力消费升级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品质升级以外,“黄河大集”还成为生生不息的齐鲁文化缩影。“线上直播+线下带货”“大集+文旅”“大集+非遗”等种种新颖形式,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焕发了新活力。

富有地域特色的胶东秧歌表演(王文琪 摄)

  在威海,早年渔民祭祀海龙王、海神娘娘的庙会,因为大量人员聚集,吸引了大量小商贩销售商品,形成了集市的雏形。如今每到冬季,许多游客汇聚在荣成烟墩角村,住海草房,赏大天鹅。游客在感受大自然静谧的同时,往往也会前往附近的大集,品尝胶东海鲜,看一场胶东大秧歌,听一曲嘹亮的渔家锣鼓和渔家号子表演,体验木板年画、锡镶、剪纸等非遗文化。有外国友人直呼“好看好听、好吃好玩,好热闹,真过瘾!”

  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黄河大集”更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

  作为传承和创新的载体,“黄河大集”让“山东好品”从田间地头奔向千家万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向世界各地,让在外漂泊的游子奔向团圆,让广大群众奔向更精致、更幸福的生活。

  走吧,那就去威海,赶一场胶东味儿的“黄河大集”!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