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阳 见习记者 王红丹 威海报道
3月24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主题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丕松,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剑,威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吉明,介绍威海市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轮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威海市海洋工作将严格落实海洋强省建设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勇争一流”工作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全力抓落实、见成效,全力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威海市海洋工作将聚焦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陆海统筹管理体系、发展要素保障体系4大体系构建,重点开展21项工作,奋力开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关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需要持续壮大海洋渔业基本盘,持续从4个层次发力。一方面,加快海洋种业园区化、工厂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启动养殖容量评估试点,优化全市海水养殖布局;第三,持续扩大远洋渔业产业链规模;第四,全面实施威海海鲜品牌提升7大行动,抓牢抓实海产品质量源头保障,并且还需要提升海洋制造业发展水平,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先机,制定实施海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做大做强船舶修造产业链条,制定实施提质发展高技术船舶修造业行动方案,加速培育海工装备制造业。同时,打造现代特色海洋服务业也对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分重要。丰富滨海旅游业新业态,延伸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产品线,拓展海洋交通服务业。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重点采取了5项措施,分别是推进海高园创建国家农高区、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加快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加快主体培育和技术攻关以及深入实施“机器代人、机器助人”工程。
构建陆海统筹管理体系,需要重点做好4个强化。一是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强化海洋渔船综合管控,三是强化海上安全生产管理,四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构建发展要素保障体系,需要重点做好政策服务保障、用地用海保障、涉海金融保障三方面的工作。
发布会现场,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剑,还回答了记者关于目前海洋一产方面有哪些发展基础优势的提问,他表示,“海洋一产”的提质增效促进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稳步发展。目前的基础优势一是海洋种业,加快建设2个遗传育种中心,打造5个现代化种业园区,聚集起126家专业化育苗企业,年优质苗种供应能力达到555亿单位,养殖良种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二是海水养殖,创新推广“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33个,海洋牧场突破150万亩,智慧海洋牧场建设全国领先。202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17.2万吨,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牡蛎产量全国地级市第一,海参、鲍鱼产量全国地级市第二。三是远洋渔业,沙窝岛渔港获批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顺利开工,建成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国内第一艘冷桥结构万吨级冷藏运输船和国内最大的远洋水产品运输船队,年运载能力达24万吨以上。威海市企业实际经营的远洋渔船达到489艘,分别占全省、全国的67%、12%,远洋渔业产量45.6万吨,远洋产业链规模突破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3月20日,威海市荣获“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两项“国字号”荣誉称号。威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吉明表示,今年将加强海洋水产品综合高值化开发利用,重点深入调研,研究制定加快促进海产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争取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等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在海洋预制菜发展方面,今年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窗口期,整合利用现有扶持政策,制定适合威海市发展的长期支持政策;二是聚焦海洋特色预制菜产业全线发力,实施“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计划;三是推进海洋预制菜企业加入预制菜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四是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管控,建立贯穿全生产环节的安全问题可追溯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品预制菜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五是发挥驻威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机构作用,为水产品预制菜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持,加快培养一批熟练掌握食品工业理论知识、具备实践技能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