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北京师大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张涛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09-11 17:14:00   作者:

  几乎整整一百年前,1914年11月5日,在清华大学(当时称清华学校),著名政治活动家、学者梁启超先生,为学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在这篇言简意赅、文约义丰的演讲中,梁启超先生为“君子”提出了一个基本条件和标准,那就是《周易·大象传》说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梁先生看来,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基本符合“君子”之条件了。后来,清华大学径直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作为校训,沿用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而今,这八个字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励志名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君子”一词,古籍文献中经常提及,其含义非常广泛,有时作为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有时指才德出众的人,其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化的。我们很难给君子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大概地说,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子”是指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与阴暗卑微的“小人”相对。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中,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是阐述“君子”观念最早、最为系统、最为详备的一部经典,“君子”一词在书中共出现53次之多。它虽然没有给“君子”一词下确切的定义,但屡屡提及君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胸怀,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非常具体。宋代大儒张载说过:“《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故撰德于卦,虽爻有大小,及系辞其爻,必喻之以君子之义。”(《正蒙·大易》)《周易》提出的天人合一、太和中正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居安思危、慎终敬始的忧患意识,悲天悯人、泽及众生的大爱情怀等,作为君子之大义美德,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心理和价值观念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今人继续深度挖掘和充分借鉴,从而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于什么是君子之道,何为君子,《周易》经传以及其他国学经典谈了很多,我想,我们还是回到梁启超先生的论点上:“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密切结合,是步入“君子之道”的不二法门,是造就完美人格、完整人格和幸福人生、成功人生的必由之路。

  其一,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永远处于周流不息、变动不居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人应该效法自然的刚健性格,奋力拼搏,积极进取,才能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振作不已,直到夜晚还要时时警惕谨慎,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遭灾祸。《大畜卦·彖传》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健笃实者蓄积不已,光辉焕发,每天都增新其品质、德行。这些话语,其旨趣都在激励君子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做出一番盛德大业。

  《周易》中的“大人”、“后”之义与“君子”相近。《乾卦·文言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与天地合其德”就是说人道要效法天地之道,反映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但《周易》在强调君子“顺天而行”的同时,又认为在尊重自然规律、不违背天道的基础上,要挺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精神,以期在现实中达到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泰卦·大象传》有言:“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君子可以在自然面前有所作为,自强不息,对自然万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天下百姓和人类发展的需要。换言之,若没有了积极进取、刚健有为,也就谈不上“天人合一”,谈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生存延续的时机和价值。

  《周易》经传的产生和早期发展史,本身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文王拘而演《周易》”,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佳话美谈,“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孔子是《周易》成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提出“君子道者三”,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这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相通的。孔子生当乱世,历尽艰难险阻,备尝颠沛流离,但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终生追求自己认定的社会真理和人生目标,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周易》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可以说,正是秉持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才能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铸就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

  其二,要有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格和魅力,但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拼搏进取,而不能刚柔相济,方圆结合,就会变得刚愎自用,无知莽撞,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终将徒劳无益,四面碰壁而不能成功。所以,《周易》认为“厚德载物”也同样是“君子”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在《易》卦中,坤卦居于乾卦之后,其象为地,其义为顺。厚德载物,象征以柔顺、深广、宽厚之德容载万物,化合四方,这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胸怀宽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我们这里要特别注意,这种包容、宽容之美德,不仅是针对他人、别人而言的,也包括自己在内。有人习惯于对学生或下属说:“只要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好好干、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你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人生的机遇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节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生命运各不相同,连孔子都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所以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要学会自我包容,自我解嘲,甚至孤芳自赏,敝帚自珍,学会忍耐、等待,通过研读《周易》,掌握大智慧,为自己把脉、预测,当然这种预测是广义的预测,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人生运程和事业发展的关节点。这才是正确的君子之道。

  要真正做到厚德载物,其实并不容易。一方面,君子必须胸怀博大,宽宏大量,谦虚谨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学会谦虚退让,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始终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及时化解人际纠纷。《周易》有《谦卦》,有人认为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其卦辞说:“谦:亨,君子有终。”初六爻辞则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平和淡定,能屈能伸,顺势而为。《系辞传下》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应该自降身段,韬光养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决不能“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乾卦·文言传》),最后成为历史的弃儿。

  对于《易》象隐含的阴阳相对的特点,宋儒张载曾做过颇为精到的解释:“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也就是说,只要有象就必定有一个东西与它相对,凡是相对的事物,它的行为方式必然是相反的,免不了有矛盾、有冲突、有斗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在张载看来,也只有用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才能使事物向一个更好的方面来发展。“仇必和而解”这一深刻的道理,确实体现了中国人化解矛盾的高超智慧。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广泛“六尺巷”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地说明了“仇必和而解”的道理。据清代桐城派学者姚永朴《旧闻随笔》和《桐城县志略》等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人们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后世传为美谈。如今,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依然有一条保存完好,长100米、宽2米的巷道,人称六尺巷。现在看来,这个故事也是典型的“君子之道”的体现。

  实际上,若想做到这些先贤之所为,就要使自己首先实现心灵的和谐。应该说,心灵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今人类面临着种种挑战: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物欲横流,竞争激烈,信仰缺失,思想贫血,道德滑坡,医患关系紧张,忍让、负责、利他的传统美德和君子之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挤压。如何提升人类的生命境界和精神修养,如何追求自身心灵的“九五之尊”,最终求得心灵的和谐,都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古往今来,一些学者认为《中庸》是解《易》之作,甚至看做是与“十翼”同样性质的易学著作。笔者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中庸》“致中和”之说与《周易》一样强调和谐,而这种和谐立足于人的心性,立足于人的内心情感,立足于人的精神修养、境界提升。它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还倡导“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今天看来,其价值和意义依然突出,作为君子,理应加以高度重视。

  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条基本原则,《周易》还提及“君子”必须具备的其他素质和品格。篇幅和时间所限,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最后,说一点感想。威海这些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2015年初以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现在威海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要深入实施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努力建设“君子之风·美德威海”,这是对古老的威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威海形成了自己的君子文化和君子风范,威海人表现出自己的优秀品格和精神特质,并潜移默化,枝繁叶茂,与时俱进,不断传承、传播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可以看作是《周易》“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完美结合和历史再现。我们相信,威海弘扬君子之风、传承君子文化的活动一定会取得成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