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姜英丽家庭

来源:   编辑:   2015-09-22 14:37:00   作者:

  56岁的姜英丽、杨清玉一家是文登环山办事处典型的特色文化之家,姜英丽是一位心灵手巧的鲁绣艺人,丈夫杨清玉爱好书法和绘画,经常是丈夫作画姜英丽用自创的鲁绣手法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杨清玉也经常为商家开业庆典或婚丧嫁娶写些条幅对联什么的,儿子也是多才多艺,目前在部队担任练级指导员。这样多才多艺的特色文化之家经常被周边村民们称颂学习。
  走进姜英丽的家,地上、墙上摆满了她和丈夫的作品,威风凛凛的上山虎,神态迥异的八骏图,神气十足的大公鸡等等,每一幅绣品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姜英丽自小就喜爱绣花,至今她还对母亲在布料上描描画画、穿针引线的景象记忆犹新。母亲和村里的妇女们是她在鲁绣学习上最早的启蒙老师。姜英丽11岁时,她的女工活已经有模有样了,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颇有悟性的姜英丽刺绣手艺越来越好。在17岁时,她就被附近的一家学校聘为课外兴趣小组——绣花组的校外辅导员。22岁时遇到了爱好书法和绘画的杨清玉,共同的文化品位和爱好使他们彼此爱上了对方,23岁他们喜结连理。
  2002年,姜英丽和丈夫所在的工厂倒闭了,夫妻两双双下了岗。姜英丽只能在家待业,家里的一切开销全靠丈夫为商家开业庆典或有人婚丧嫁娶写条幅挣点钱来维持,日子过得很艰难。闲下来的姜英丽又开始研究起了鲁绣,她在传统鲁绣的基础上,通过丝线颜色的深浅来表现光影变化,用加绣压针技法代替以往从左到右的拉针绣法,使作品的层次更加分明、有立体感。近几年,她用自己的手法创作出不少作品。并且经常参加一些手工艺品展览。慢慢的,姜英丽的鲁绣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喜爱,很多人慕名前来订购。虽说这手工刺绣产量有限,但由于价格不错,姜英丽一家很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2008年正逢北京举办奥运会,她废寝忘食绣了8个月,赶制出一幅长1.8米、宽1.35米的大幅《中国印》绣品,寄到北京奥组委,向奥运献礼。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幅作品不仅受到了组委会的好评,还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选中,收为馆藏珍品。
  2009年,姜英丽的鲁绣创作被申报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之后,向她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姜英丽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举办一次个人作品展览,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了解古老的鲁绣艺术,同时自己也愿意将自己掌握的鲁绣技术传给大家,让这门技艺永久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雪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