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沃野 威海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5-02-26 16:4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蔡君君 威海报道

  走进威海市经开区崮山镇邵家庄村新建的甘薯苗脱毒种苗驯化室,一盆盆育苗整齐陈列在置物架上,茎干挺立,叶片舒展,长势喜人。在这里,将会有品质更优的脱毒甘薯苗产生,为即将到来的春播打好基础。

  从实验室进入到驯化室的脱毒甘薯苗,以一株变两株、两株变四株的倍数进一步扩繁。在驯化室享受着人工26度“日光浴”带来的天然养分,等到开春三月大棚地面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这近两万株脱毒甘薯苗就可以移栽到大棚里进行扦插、快繁。“除了这2万株新苗,大部分脱毒甘薯苗已经排种到大棚了,相信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崮山镇邵家庄村妇联主席谢淑霞信心满怀。

  春风拂沃野,新技促丰饶。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威海,像邵家庄村这样的设施农业大棚共有9700余处。市农业农村局在2024年引入了“寿光模式”,建设50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三驾马车”全面发力,推动着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地开花。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计划在西洋参基质种植、农业信息化应用场景拓展、规模果园有机质提升上实现突破,开展西洋参专题推介、休闲采摘惠民消费、全国网红进果园、知名农产渠道拓展等四大行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意见》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苹果园面积71万亩,苹果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海金”苹果成为国内外爆款产品,形成“中国苹果看威海”的引领之势;无花果销售走进一线城市,均价翻一番,“山海有涯 圣果无花”享誉全国……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凭借着新理念、新技术,再加上强农惠农政策托底,威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如春日繁华,蓬勃且热烈。

  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将推动实施“863”计划,围绕苹果、无花果、西洋参等12个特色产业,做实“六个一”标准,逐个研究建立行业组织和制定地方标准,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和“新农人群体”。

  同时,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上再加力,实化“我为片区办实事”资源整合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市级以上片区集聚。深化“千里山海乡村振兴路”建设,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向片区集聚。结合“清单制”“积分制”等做法,发动群众参与片区建设,形成促进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底线工作。对此,《意见》作出明确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24年,威海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单产增幅列全省第一。为了继续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因地制宜做好撂荒地有效利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5万亩以上,并提升粮食单产水平,高标准创建5处高产示范基地,力争粮食单产实现“三连增”。

  对于《意见》中指出的“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抓好动态监测,做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帮扶政策落实,发挥产业项目作用,确保已建成帮扶产业项目正常稳定运转。

  此外,在“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方面,威海早已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我们将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改厕长效管护等方面,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农村路面破损、寄递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农村看病、养老等问题,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市农业农村局还将以县域为单位制定措施,规范信用积分管理,兑现积分奖励,继续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并在“一清一规两促”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阳光村务”“村情地图”等经验做法,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全面建设信用乡村、幸福乡村、精致乡村。

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