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
近年来,文登区把“厚养礼葬、丧事俭办、绿色生态”等殡葬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围绕“引、实、广”三个关键点,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提升殡葬管理水平,让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
念好“引”字诀,让理念入脑。配套设施跟上,保障生态殡葬供给,高标准规划树葬、卧碑葬等生态墓位4.5万个,同时,全面停建传统立碑式石材墓穴,推动实现绿色节俭。积极打造人文纪念园“静安苑”,为不保留骨灰的逝者举办骨灰免费集体自然葬和公祭仪式,将其骨灰深埋于“静安苑”花草树木之下,让生命回归自然,并设立电子纪念屏,为亲属提供更加环保、便捷的悼念场所,引导群众“祭祀在心不在形”。2024年,选择不保留骨灰、海葬安葬方式967名,占比16.76%;政策激励顶上,加大生态葬奖补力度,对采取生态安葬的丧属,不保留骨灰的补助1000元,采取海葬、树葬、花坛葬、壁葬的补助800元,并给予其配偶或子女信用积分奖励;对镇级公益性公墓,采用卧碑方式安葬的,或将散埋乱葬迁入、传统墓园闭园迁入的,每例奖补镇街600元,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有力引导群众选择绿色安葬方式;组织支持靠上,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下,将“厚养礼葬”“文明祭扫”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并采取把红白理事会职能并入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纳入文明实践专管员职责或文明实践专管员担任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等方式,确定专员承担“定期集中宣讲、适时入户宣传、主动参与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切实将文明实践组织优势转化为倡导丧事简办的强力推手,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念好“实”字诀,让服务利民。跨部门“同频共振”,深化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加强与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群众反馈、监管发现、上级转办、领导交办的殡葬领域重点问题,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吹哨报到”机制,构建起密切配合、多方协同的新格局。2024年,组织部门会商3次,解决涉殡葬领域问题3件,开展殡葬领域联合检查20余次,进一步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建平台“提质增效”,以科技手段赋能殡葬改革,开发“遗体流转风险管控平台”,实现遗体入馆到骨灰领取全过程信息化,形成“火化——安葬——祭祀”闭环管理,从源头杜绝违规安葬、乱收费等潜在风险。用好“殡葬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群众自主选择殡葬用品,系统自动生成殡葬服务确认书和殡葬服务合同,让收费清晰明了;重管理“枝叶关情”,在殡仪登记大厅,设立殡葬用品展柜,全部实行明码标价;梳理基本殡葬服务和延伸服务共27项收费明细,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增加政务服务热线监督电话,以公开化确保收费透明。规范遗体运输车辆监管,在全区25辆遗体运输车上张贴监督举报电话,创新实施遗体接运政策提前告知和司机服务实时评价机制,已发放《惠民殡葬政策告知书》2000余份,群众反馈均为满意。
念好“广”字诀,让新风充盈。突破常规宣传,在做好“线下”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线上”运用“文登民政”“文登融媒”等公众号全面解读惠民殡葬政策的基础上,丰富宣传载体,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接地气、贴民情,以家风分享、“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孝老爱亲、厚养礼葬”宣讲宣传,将政策法规、正反案例带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引导生态殡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突出重要节点,在清明节、中元节等重要时段,联合文明办发放祭祀倡议书,举行万陵园集体公祭仪式,开展“鲜花换纸币”活动,开通网络祭扫平台,破除焚烧香烛纸钱等陋习,并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公益短信、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祀、丝带寄哀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逐步形成;突出典型培树,定期邀请各级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开展家风分享、政策讲解、事迹宣讲等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群众话讲大道理。同时,表彰选树一批积极响应政策、带头实践丧事简办的美德家庭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抵制炫富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浓厚氛围。
(通讯员 徐洋宁 侯金武)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